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留给后人的警醒。作为一个存在于世界上的人,运动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无论是咿咿学语的孩提,还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抑或疲于奔波的中年,还是饱经沧桑的老年。运动作为一种人生常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因如此,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生命在于运动",不论什么生活背景,不论什么人生经历,只有运动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每个人生阶段的运动,都  相似文献   

2.
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绘画风格有意识的追求,艺术家们都凭借着鲜明的语言发展了绘画领域,在大自然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这种语言通过自然的法则呈现着不同的变化,这种自然的逻辑和语言也无不体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应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规律,有意识地通过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育系统。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陶渊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造物主的杰作 ,自古至今 ,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表述着对生命内涵的读解。美术大师们则用他们手中的刀斧和画笔 ,用审美的眼光 ,对人体的每一绺发丝 ,每一个表情 ,每一块肌肉 ,每一根筋骨进行着他们对生命之迷的诠译。从原始时代丰乳肥臀的母体雕像到古希腊和谐而又壮美的人体雕像 ,从文艺复兴时期带有崇高气质的人体塑像到十九世纪充满思虑的罗丹塑像 ,一直到二十世纪现代派的变形到有意识的崇拜生命的过程 ,谱写了人体艺术史上回肠荡气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6.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物,正是这种有意识的特性把人和其他万物区别开来。人的生命具有了其他生命所不具有的双重存在: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价值生命的存在使得人具有超自然生命的生命,使得人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追求,他在不停地寻求着对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力求生命不断升华,力求生命活力在永恒的企求中获得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结出的经验是‘以不变应万变'。——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教材释义:以不变应万变指用既定的原则,应付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亦如此。由此看来,以不变应万变之论岂能适应发展规律,应对运动着的物质和变化着的世界?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他的主张备受统治者推崇,一度成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韩非认为,社会不断  相似文献   

8.
人是生命和精神的统一体。人自身的生命及精神运动有其内在必然性,这一必然反映了人的生命和精神之间的联系和有序发展。教育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复杂系统,所有的物态活动都反映着人的意识志向。中国传统教育惯习着超自然的规则,抑制了儿童的自然发展——与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冲突成为改革深化的路障。教育之于人,就必须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发展自然。  相似文献   

9.
1.人体生物节律的涵义、产生与发展 生物钟又可称为生物节律或生物韵律。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生物节律的支配。人体生物节律描述的是人体各种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随时间迁移作周期性变化。科学研究证明: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一过程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体温、激素分泌、经期等这些生理形态都具有周期性。人体生物节律是在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生物学家说,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不断改变的过程,由新生到死亡不断延续的过程。在生物学家眼中,生命是循环不息的。生命是什么?社会学家说,生命是社会的构成。生命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发展,从初生到死亡,再到另一个生命的诞生,正如社会由原始到奴隶,由封建到民主。他们说,生命在选择进化,社会也在选择进化。在社会学家眼中,生命是积极前进着的。生命是什么?作家说,生命是演员,人生是剧本,社会是舞台。我们没有固定的台词,也不知何时出场何地演戏,虽然我们一再地卖力:没有绝对的主角和配角,直到…  相似文献   

11.
老庄美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切向往和追求。老庄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生命与自然之间本然的、天然的联系,将生命的存在和归宿都归结为自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然的体认和契合。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东北鄂温克族的故事,展现了在近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外界的介入之下一步步走向衰微和濒临消失的命运。作品虽有着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等变化的展示与思考,但作者将其置于作品幕后,而将其中的大自然和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变化和生命情怀置于前台,对和谐的自然与人生深情展示与回眸,对"他者"破坏、异化和谐、自足的自然与人生而伤痛,表现了动人心魄的大自然情怀,并对自然和人类生命、命运等做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小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编者有意识地编选了一些富有哲理、与哲学理论有关的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涉及到如下哲学思想。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移动。发展变化就是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看…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文化"与"人化"的统一,其本质是"改变一般人的本性".教育不能脱离人和人的生命运动而存在,教育的"人化过程"也不能脱离人和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而发展.PSI(人体生物节律)和EQ(情商)理论是基于人体生命运动的某些规律衍生的理论之一.课题组将PSI、EQ理论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与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适应和正确运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能提高体育学生的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可以预言:未来的教育科学,必将是与生命运动规律相适应的科学,必然是与人体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人生艺术化"是以审美观照来克制对人生实在物的过分欲求,它挣脱了各种现实的束缚与狭隘的人生局限,最终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与拓展。人的生活审美化、艺术化,艺术自然便成为人生命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生艺术化"的意图是在寻找生命的和谐中让生命获得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养生在本质上不脱离对人类本质属性的思考,对养生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我存在问题的哲学反省。养生的终极目的即在于实现个体人生的存在价值,使天赋的生命潜能彻底释放。老庄道家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死的必然性不能人为改变。但是,人类可以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达到寿命的极限以得其天年。这一观念包含着尊重生理自然需求的认识,间接地表达了人生的幸福不能以牺牲性命为代价,而应当在珍惜生命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就像一个由无数个点构成的圆,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物都是圆的半径,指向并回归最中心的点,这也意味着所有事物的出处都是生命。对于美妙的音乐来说也是如此,它跟生命之间连着一根脐带,这根脐带是为生命输送养料的途径,也给音乐以激情、味道和不朽的灵魂。因此,当我们听到潺潺如流水般悦耳或锵锵如大山崩塌般壮烈的乐曲时,我们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作者,联想到他或她的人生际遇。了解作者的人生,会让我们对音乐更多一层理解。音乐便是作者人生的影子,音乐与人生的"二曲重奏"会激发出音乐课堂的  相似文献   

18.
“季节”作为中国古老的时间概念,最初表现的是人们对自然的丰富体验和生命变化的时序感知,而后才被赋予了各种文化内涵。作为现代汉语新诗史和西南联大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穆旦的“季节诗歌”在延续古典文化基因的同时,也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承载着复杂的生命体验,表现其人生历程中诗风情调、心境意绪的转变,更彰显着穆旦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自然万物的切身体验、审美空间的细节找寻、生命存在的诗意沉思,以及对民族国家的建设理想,具有丰富文学体验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自然生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使自然人化(在人类涉足的地方,都打上了人类的印记),可谓“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常识。人的生命节奏是大自然节奏的产物,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人的生理活动规律的最明显的表现。如今,科学证明,人体中没有哪一种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是没有节奏的,人体内每一种器官的自主性活动,都有自己的与大自然变化相关的“时间节拍”——日、月、年的循环。人的世界本来没有把自然与人为、客体与主体相分离,人的“身体的律动与自然的律动是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魏晋时期,玄学美学本体论由自然宇宙观转向了人文本体观,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继承方面:"自然"即"道性"本体。超越方面:"自然"即"精神生命"的自由性;"自然"即返归本真存在的生命自觉。魏晋玄学作为人生本体之学,其命意在于精神生命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在于借本体的追问,给生命的自由找一个终极的依据,借对"自然"本体的确认,为无限的、自由的、自然本真的生命作注释,从而使生命返归本真的存在状态,成就个体生命的诗意自然、自由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