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一、以“德”育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善其行”。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中外教育家的观点无疑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礼记》日:“师,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儒家的经典作《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以道德教人的意思。可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对教育来讲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3.
国外教育家雅斯贝尔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品质。”我国早有“欲成才,先成人”;“立国须先立人,立人须先立德”的古训。德育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责无旁贷,但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教学除教学生经济、哲学、政治等有关知识外,教会学生做人,更是思想政治课的特殊德育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讲究“五点”策略:一、找…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是种子中的胚芽。我们面对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道德的下滑事实。不抓德育是不道德的。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呢?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我班有不少特别学生,同事们常戏谑说:你班净出“怪才”。的确,我班真有不少“怪才”。 一个善意的绰号 部德超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我发现他的特别是刚开学不几天,全班80余名学生还叫不准名时 。一次,我说:“这个同学,请你回答,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他站起来,出乎意料地说:“老师,我叫部德超,开学好几天了,你怎么还叫不出我的名字!”好一个特别的孩子!教学十余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胆说老师“不”字的。我有点不自然地说:“这一次再也忘不了了。”于是,我记住了这个特别生。之后,他的特别之处也“渐露锋芒”:他能…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及当前提出的“减员”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邓小平同志和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强调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近期的讲话中特别指出:“狠抓德育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尊崇道德,谓之“德者,得也”,德高之人多得,德薄之人寡得。为什么呢?因为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满族作家纳兰性德“善为诗”、“尤喜为词”。严绳孙说他的诗词“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在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通过纳兰绚丽多姿、风格迥异的诗词,可以使我们了解这位杰出作家的思想性格和艺术才能。但是,在我们对纳兰性德诗词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纳兰性德其他创作成就的研究。徐乾学曾告诉我们,纳兰性德“论著尚多”。严绳孙说,他的创作“能撷其英华,匠心独至,宜其无所不工也”,也是说他善于进行各种文体的创作。总之,纳兰性德的创作,文体多样,数量可观,内容也很丰富。其中,他的赋作也很有特色,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振英 《科学教育》2005,11(2):28-28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欧洲著名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则把兴趣作为其教育法的中心,赫尔巴特学派甚至把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教学经验也证明:兴趣是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9.
1传统中国德育传统何在?1.1“德”、‘”得”相通的机制何谓“德”?我国经典的解释是:“德者,得也。”这种解释的基本特点是:以‘”得”说“德”,““德”“得”相通。在这种解释中,“德”有两层含义。L】.】“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这里,‘”得”的对象与内容是“道”,‘“道”就是社会秩序或社会的伦常规范(即道德规范)。人们得到了“道”,转化为内在的情感信念,就是“内得于己”;然后再从这种情感信念出发,产生对别人的道德行为,便是“外施于人”。“德”就是“得”。“德”或“得”的过程是;先认同后分享、获得“…  相似文献   

10.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时候,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事实正是这样,有位传记作家曾经讲过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一天深夜,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领导人卢瑟福走进工作室,见他的一个学生还伏身在工作台上。于是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上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我早上也工作。”学生一边回答一边略显得意地期待着老师的赞许。谁知卢瑟福迟疑一下后说道:“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以来,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倡导“以德治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力争把“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到实处。 一、突出德育为首,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忽视德育工作,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甚至危害社会,走上犯罪道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一个人重要的不仅是才,更重要的是德,即怎样做人。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应是德育。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田斌 《考试周刊》2012,(92):132-132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遭遇打劫     
一天下午,德虎去少年宫参加电脑班学习,走过僻静的小巷时,突然被一个人高马大、满脸凶相的青年拦住。他挥动着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恶狠狠地说:“我是杀人犯,现在缺钱,快把身上的现金交出来,否则……”正说着,旁边又闪出一个长相斯文的青年,装作打圆场的样子,说:“哥们,有事好好商量,别把小阿弟吓坏了!”接着又转身对德虎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就破财消灾吧。”德虎被这突如其来的威胁吓了一跳。但他很快镇静下来,说:“我身上只有买冷饮的几元钱,不信让你搜。”那持小刀的歹徒哪里肯依,冷冷一笑说:“快把你家的地址和电…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罗素曾说:“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个艺术把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成败。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时刻把尊重教育规律放在首位: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即使真正的“弱兵”,只要导之得法,也一样可以练成常胜之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智慧求职     
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土的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他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对方回答说:“也不要。”他毫不气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致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块…  相似文献   

16.
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幸福的大事。对于“三育”的关系,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说得好:“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体育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的学校教育任重道远,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要深刻理解“德育不好,将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将出次品;体育不好,将出废品”的浅显哲…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俗话也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因此,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智道德观论略沈继成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智”古代作“知”,《说文解字·矢部》说:“知,识词也,从口从矢。”徐颢《说文解字注笺》解释说:“知,智慧及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由上可知,“智”有二义,一是聪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早期文献中,“中”原指方位,至《易》出现,已有崇尚“中”的记载,并有道德内涵。《尚书》以“中”表示合宜,可以贯穿九德,故云:“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冈0而寒,强而义。”首先将中庸二字并用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乎矣!民鲜久矣。”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中庸乃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