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见心的诗     
李见心 《大理文化》2012,(10):53-55
李见心,1968年11月生于抚顺,现居锦州。中国作协会员。1987年起先后在《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人民文学》等刊发表诗作。作品曾被收入2003——2011年度《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诗作曾多次获得全国诗歌大赛大奖及全国十佳诗人奖等。著有诗集《初吻献给谁》《比火焰更高》《李见心诗歌》《重新羞涩》《五瓣丁香》,长篇小说《心灵捕手》《有字天书》。现供职于锦州市文联。  相似文献   

2.
概况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副教授除出版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之外,在《读书》、《中国学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全面阐述布迪厄的社会学和文艺理论,并藉以论述各种文艺学问题。论文《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第9期)将文学的生产置于普遍经济规律的视线内加以思考,讨论一般经济规则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来的作用形态。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力渗透到文学场内部,将自己伪装成文学法庭的最高法官,为文学制定审美标准和叙事原则。大众媒介是现代语境中权力的主要设施。而使这种渗透、裁决得以完成的是通俗作家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高培华 《寻根》2012,(3):21-25
周代是礼制社会,在各种重大礼仪活动中,都要演奏特定《诗》篇及其乐曲,《诗》《礼》《乐》是三位一体的。子夏作为孔门“文学”高徒,不仅长于《诗》,也长于《礼》《乐》。他在孔子之后设教授徒,不仅传《诗》,也传授《礼》《乐》。  相似文献   

4.
概况从2004年内举办的第7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的获奖情况来看,上海有不少图书都获得了很高荣誉,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钱牧斋全集》、《山谷诗集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均获一等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的《唐代文学百科全书》、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梦溪笔谈》也荣膺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杨曼 《世界文化》2009,(8):46-47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后,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7.
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1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1921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负责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1922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次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赴西欧游历。1929年回国,在清华、燕京等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其中,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亚特》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然而,无论它是哪种类型,也不管它处于何时何地,文学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主体性强,个性突出,虚构与夸张并存。  相似文献   

9.
卫绍生 《寻根》2007,(3):108-111
“七”是除诗歌之外唯一一种以数字命名的文体。它发轫于西汉,成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七体虽风光不再,但亦是代有作者,且偶见名篇。《文选》、《文苑英华》等大型文学总集,《艺文类聚》、《渊鉴类函》等大型类书,《文心雕龙》、《文章辨体》等涉及文体论的著作,都把“七”单独列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张文浩 《寻根》2006,(4):30-33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里批评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直指这一弊病在宋诗里的普遍性反映,从而提出“别材”、“别趣”、“兴趣”的文学观点。此为陈年旧货、稍涉中国文学者均耳熟能详。严氏固然针砭到位,然而他大概忽视了宋诗好议论求理趣乃时代风气使然,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这些好发议论的作诗者全都不懂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短篇小说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3-74
2011年上海本地作家(注:上海籍作家与在上海生活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是平稳中有突破。上海中短篇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创作态势,是因为上海有一批作家一直执著于中短篇小说创作。像滕肖澜、薛舒、朱晓琳、王小鹰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如滕肖澜2011年创作了4篇中短篇小说,分别是中篇《拈花一剑》(《上海文学》第4期)、中篇《大城小恋》(《收获》第3期)、短篇《正在害喜》(《江南》第5期)、短篇《天堂再见》(《作品》第4期);  相似文献   

12.
清华 《世界文化》2009,(8):14-15
1895年3月5日,高尔基在当时的《萨巴拉报》上,发表了一首题为《别了》的诗:  相似文献   

13.
在杨绛先生103岁寿辰时,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全集》(九卷本),收录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杨绛历年来的多部散文、小说等作品。杨绛的长篇小说《洗澡》和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仁》等出版以来长销不衰,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14.
唐诗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其华美的篇章久为人们所喜爱、传颂,但是,跨越289年的时空岁月、五万首的庞大数量也使普通人望洋兴叹。而大量的名篇赏析和精深的著作不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感觉过于艰深。在人们心中,唐诗是绮丽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对其只能留下“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怅惘。能否有一种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的著作将唐诗亘古不衰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全面领略唐诗的风采?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堪当此任。  相似文献   

15.
卞孝萱 《寻根》2008,(3):104-105
清末民初,扬州方尔谦、方尔咸兄弟“诗名满淮海”,世称“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我在《寻根》2007年6期发表《“联圣”大方二三事》,今再发表《从〈扬州辛亥吟〉看小方》,合并观之,才能全面了解“二方”。  相似文献   

16.
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出版发行,几乎在一夜之间,它就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这部情节蔓延、结构繁复的小说能够得以出版,费尽周折。曾有人认为它是淫秽的。它最后在巴黎的一家小书店里问世,“权威的评论家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事件之一”。《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  相似文献   

17.
項陽 《中国文化》2013,(1):31-40
学界对於《诗经》的研究持续了两干余载,学者们从史学、文学、诗学、经学等诸领域进行把握,可谓精深而周致。音乐学界通过“歌词”把握音乐的结构意义,亦有相当收获。  相似文献   

18.
刘畅 《世界文化》2012,(11):34-35
20世纪初,俄国象征派诗歌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以别雷、勃洛克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象征主义者。安德烈·别雷,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长篇小说《彼得堡》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起,  相似文献   

19.
《贝奥武甫》被誉为“古代日耳曼人文化的结晶,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哈佛大学中古文学博士冯象曾说:“《贝奥武甫》讲的是英雄和民族之死这个古代日耳曼人最关切的问题。”葬礼似乎总是与死亡相伴。史诗开篇点明丹麦贤王“麦束之子”希尔德的功绩和身世之后,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的海葬:一只曲颈木舟是他的灵船,  相似文献   

20.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