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日。贵州省凤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致学生家长一封公开信。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在下学期开学时收回学生手机,让学生做一个心静如水的学子,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校认为。手机虽然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便利,方便了学生与家长的亲情联系。但因职校学生多处于十五六岁之间,自控能力差,在使用手机的同时存在攀比和赶时髦心理。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仅影响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2.
【本期话题】近日,广西平南一所高中因学生违反校规,带手机进课堂而开除了20多名学生,引起较大争议。大多数学校认为"禁止手机进校园"是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还课堂清净;大部分家长也坚决反对孩子用手机,认为手机容易造成孩子分散学习精力。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手机可以方便家长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只要孩子自觉,  相似文献   

3.
宋新华 《教育》2013,(31):11
据报道,河南省渑池高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中月考中,考试前监考老师要求高一考生主动交出手机,一些学生主动交出了手机,随后考生答题时,校方用探测仪,又搜出来了一部分未主动上交的手机,"主动上交的同学只是被砸了手机,被搜出来的同学还要遭到停课处罚。"课间操时,当着家长和围观学生的面,校领导要求当事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摔毁,大概有30多台手机被砸。随后,这些说法在其他几位同学处得到证实。有家长表示,有老师也参与砸手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教育暴力变得冠冕堂皇。学校杜绝作弊理所应当,关键在于怎么管。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很多学生养成随时拿出来手机上网的习惯。显然,这与很多家长给学生配备手机的初衷相背离。我们看到,手机成了学生的必需装备,  相似文献   

4.
早教     
《母婴世界》2013,(6):146-147
首先,家长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玩电脑和手机游戏?两岁的宝宝怎么会玩手机和电脑游戏?家长教会孩子上电脑和玩手机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家长给孩子做的榜样又如何?其次,家长能保证在孩子面前不上网玩游戏,孩子就不会玩了。还有。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远离手机电脑。家长多陪孩子玩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游戏,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改变,家长榜样的力量最重要,坚持两周后,宝宝玩手机、上电脑的欲望就会慢慢的淡化,好习惯就会养成。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学校高一国际班部分学生在学校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现象比较严重,任课教师反映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用手机看小说、联网打游戏。班主任非常焦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也向家长通报了这一情况,引起多数家长的共鸣。于是该班家委会制订了一条新"班规":(1)对于我行我素将手机带来学校的学生,无论任何理由,只要被老师发现,无论在使用手机做什么,第一次由老师没收并请家长来学校认领。(2)对于屡教不改将手机  相似文献   

6.
徐淑章 《班主任》2008,(6):26-27
以前,我总以为家长对学校的规定和班主任的要求是很配合的,执行起来一定不折不扣。可经历了几件事后,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关于手机。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到学校,并一再跟家长强调,但仍有不少学生带手机上学,并且多数是经过家长同意的。  相似文献   

7.
成功戒断是手机成瘾研究的目的,家长与学校强制没收手机却会引发中学生极端行为,如何理解中学生手机戒断后的心理状态与极端行为产生的根源,是手机戒断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学生手机戒断的阶段性心理特征,探讨手机戒断与极端行为的心理机制,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提出系统脱敏和引导性自我改变,旨在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合理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靖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学生都会带手机到学校中。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层面,还能够辅助学习并且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心,但是如果中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缺少自制力,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好的方面以及两个不利的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从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玉芳 《人民教育》2021,(10):35-36
近日,河南一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同样传播很广的还有很多家长砸手机的视频,这些都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几年,学生沉迷手机已经成了一个难治的"顽疾",砸手机这种教育方式值得商榷,但却真实地表达了这些家长、教师既愤恨又无可奈何的焦急情绪.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长假期线上上课模式,给中学生及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地在家中上网课,这本是促进学习的途径,但却让学生们有了正当玩手机的理由,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也主要集中在手机使用上。那么,复学后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智能手机成瘾?本文分析了青春期的孩子手机成瘾及戒断的不同阶段性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在手机戒断阶段避开孩子情绪管理的雷区,预防出现极端行为,引导家长帮助中学生顺利摆脱假期网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然后分析了中职生使用手机存在的弊端,最后提出了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管理策略,包括让学生树立合理使用手机的观念、制定手机管理制度、家长和学校共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通信工具。尤其在贫困地区,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为了与孩子进行联系,初中生使用手机十分普遍。手机的普及,在给学生、家长、老师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及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是我们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从小接触的都是手机、电视、电脑为媒介的信息,大量摄取媒介信息造成孩子"上瘾",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长时间对着手机和电脑容易机械化思考。而亲子之间更是疏远,家长拿着手机玩,孩子也拿着手机玩,这样的现象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交流,时间久了就不关注与孩子沟通,致使孩子们与父母关系逐渐疏离,比如孩子不愿与父母讲话、自闭、脾气焦躁等。通过调查发现,"亲子共读"活动是能够让家长在家中提升亲子感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在手机使用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对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家长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7.
手机给校园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女孩子。面对汹涌澎湃的手机普及浪潮,日本学校是如何应对的呢?笔者采访了筑波市立大穗中学的教师小泉先生。他说,日本初中是严禁学生带手机的。最近,一日本地方中学还致信2000余名家长,指出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呼吁家长立即与电话公司解约  相似文献   

18.
现象:对于手机带到学校使用的现象我是不赞成的,几乎每次家长会都与家长就此问题进行沟通,可是就在前几天,我仍然发现自己班里还有几位同学偷偷的使用手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手机曾经多次被我代管之后,由家长领回,可仍然我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2,(4):68-69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