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把握导向积极探索创新———稳步推进高职对口招生江苏省教委职业教育办公室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简称对口招生),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出高职特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从2004年开始,我国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考察国外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积极升格为高职及逐渐趋于稳定和多样化发展的历程.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中职内涵建设及改革,实现其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丽丽 《现代教育》2014,(10):17-18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专业衔接是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衔接、积极探寻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加强中高职学校联系等建议,希望以此促进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阶段,认真研究、探索并建立一套合理、公正、规范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把好高职“入口”关,对高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中等教育结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综揽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意见加强职业教育(本刊讯)《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每个县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1997]9号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贯彻《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经过大幅度滑坡和剧痛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转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人数都在迅速向普通高中接近。但从2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主要靠的是领导重视和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行学分制,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与就业需求和个人发展相衔接的教学制度;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的办学体制;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决定着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思路。本文以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策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本科层次、探索发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提出要发展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确立第四级教育——教育转换中心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准确定位。坚持职业教育“姓职”,积极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破除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身份困惑,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引导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与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各相关方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携手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徐火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制度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值得有关领导部门...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曾发出“教学[1997]9号”文件通知,决定从1997年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等十个省、直辖市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通知指出:“招收应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贯彻《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体系’精神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1.职业教育形式多样,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女性接受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中高等学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渗透和短期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主体;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除普通专科学校外,现有80多所短期职业大学。近年来,各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数量及所占比例逐步提高,许多学校积极开设女性具有明显就业优势的专业,吸引了大批女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教育全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1058所,在校生14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63所,在校生达到38万人。200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9.2万人,招生数占全国首位,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5万人。全省建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6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经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经过大幅度滑坡和剧痛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转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人数都在迅速向普通高中接近.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科学,结构较为合理,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配套、  相似文献   

17.
国家已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素质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是确保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是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是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实施机构第十三条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  相似文献   

19.
日前,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或者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该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一半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教育部:专科职校不再升为本科院校@郭少峰…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职和高职接轨的思考周人骅,姜永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速。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江苏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大学要积极承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在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