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海、走马川、渠犁地望初探石磊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齐名。他是唐著名诗人中二个到过西域者之一,(另一个为骆宾王)。他两次入西域,在唐轮台住过三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走马川行》和《轮台歌》二诗,算得上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这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2.
岑参在天空玉德年间曾先后两次出塞,在西域生活了将近五年,是唐代在塞外活动时间最长的一个著名诗人。在岑参研究中,如只看  相似文献   

3.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作为唐代亲临西域的边塞诗人,用他们的具体创作展示了唐人的民族观、地域观之变化和发展,昭示了整个唐代中华民族文化与心态的变化轨迹。文章试从创作的选材和审美角度入手,分析二人边塞诗深远的文化意义,以此更好地了解唐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5.
对岑参西域送别诗的研究历来很少见,试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其西域送别诗进行探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描写战争、展示西域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从艺术角度考察,岑参的西域送别诗是集雄壮、新奇、俊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边地从军多年,这其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诗歌。他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高岑”。岑参后来做过嘉州刺史,后世称之为岑嘉州,他的作品收入《岑嘉州集》中。在这部集子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是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时所作。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岑参就是在这个机构内任职,属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以雪为线索贯穿始终,从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  相似文献   

7.
钟林斌 《教学随笔》2008,(12):54-5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唐代诗人岑参(715-769)在首次赴西域从军途中写下的绝句。它以质朴而又动人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思乡思亲的痛苦与建功立业的雄心之  相似文献   

8.
汉唐连称,而从文学言,唐代与西部发生关系者,远较汉代为多。盛唐诗歌的雄壮、浑厚气象,颇得之于地理上的西部因素,岑参的边塞诗尤可见之,他的作品与此前符号化、类型化的景象事物不同,而带有难以移易的地域特征和西部风情。唐代文学与西部文化的紧密关系,又见于西域佛教壁画对变文创作的影响,其中关于释迦牟尼成道的变文,应直接受到佛传故事画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中有风土人情的描写,有边地苍凉的描述,有战士苦寒的申诉,有慷慨激昂的战歌等等,这些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西域的概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岑参诗歌的研究领域由起初的诗本位,扩展到了美学、绘画等领域,诗人之间的比较研究也有新的开拓。呈现出多领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态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边塞诗,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唐代边塞诗。诚然,唐代边塞诗不啻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冷落边塞诗的另一峰巅——清代边塞诗。唐代边塞诗固然洋溢着唐代开放、豪迈的时代精神,开边塞诗之先河。然而,真正涉足西域(今新疆)的歌者,却如凤毛城角。而清代,躬践西域的诗人之众,作品之多,题材之广,是任何王朝都无法比肩的。198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蔼袁先生的《历代西域诗钞》一书,其中收录清代诗人22人,诗800余首。虽然从中可窥见清代边塞诗之一斑,借遗珠沉壁不知儿几。笔者曾留意搜集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11.
唐代西域诗是对西域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对唐代西域民俗有着比较全面的反映。这种风俗的反映,不仅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魅力,也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唐代西域诗中所反映的西域音乐、舞蹈、人群生活方式等的研究,探讨了唐代西域诗中民俗特征的丰富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
人缘和地缘两个维度拓展了岑参边塞诗研究的新视野.从人缘关系来考察,岑参的幕中同僚很多,但多位同僚都先他回京,这影响了岑参边塞诗中的情绪表达,岑参西域送别诗是其边塞诗的主要题材;从地缘视角去辨析,岑参先后入安西、北庭幕,不仅有主帅之别,更为重要的是有天山南北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岑参的边塞诗歌独特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西域精魂。  相似文献   

14.
张港 《语文知识》2000,(10):16-17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课文注释“[轮台]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如果依课文注释,“轮台”是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轮台县。现在的轮台县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的天山脚下。“轮台”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也是一个爱搬家的地名,在不同的时代,它的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岑参晚年在蜀中生活了四年。对岑参在蜀中的交游唱和的辨识,可以加深对他在蜀中的经历、诗歌创作和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7,(7):51-51,48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先后两次出塞,在边塞前后共达六年之久。边塞的大漠风情和戎马生涯,开拓了岑参的诗的境界。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岑参边塞诗的主要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岑参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向达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唐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力作。它首次就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在论述中注重音乐、美术等艺术交流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演变。继陈垣之后,将西域华化研究进一步推向完善,是研究唐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历来注家都认为此句包括三种乐器,而胥洪泉同志最近撰认为唐代“胡琴就是琵琶”,该句只有两种乐器,即“琵琶”和“羌笛”。本通过剖析胥论证过程的自相矛盾,考释唐代“胡琴”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岑参原诗的具体语境等方法证明“胡琴”不仅是乐器,甚至可能包括几种胡人乐器,从而纠驳了胥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20.
《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与岑参行年小考熊飞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一生曾两入西北边塞,在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中担任幕僚。其第二次入伊西北庭实在何时,所任何职,都是历来聚讼不已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吐鲁番阿斯塔那506号墓所出《唐天宝十三—十四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