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聋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听力损失导致语言障碍,与周围人交流少,而内心世界与外界的交流则更少。心理缺陷未能得到积极应有的补偿,致使多数聋生在接受教育、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猜疑的心理。本文针对聋生产生猜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克服聋生猜疑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思想中的猜疑犹如飞鸟中的蝙蝠,它们总在暮色中飞翔。其实,猜疑是可以制止的,至少可以给予适当的限制,因为它蒙蔽心智,疏远朋友,干扰事务,使它不能持之以恒顺利进行。猜疑使君王暴虐,使丈夫嫉妒,使智者优柔寡断、悒郁不欢。猜疑不是心病,而是脑疾,性格最勇健的人也在所难免。英王亨利七世就是例证,他的多疑、他的勇健都堪称天下之最。对于这种气质的人,猜疑的危害并不很大,因为他们先要考察一  相似文献   

3.
万谊 《文教资料》2007,(36):154-155
聋生大多存在猜疑心理的问题,因此克服聋生的猜疑心理就成为特殊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出聋生猜疑心理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并指出克服聋生猜疑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猜疑向来被认为是一种负面的认知偏差,有敌对性、破坏性的特点,但由于人类具有起疑心的本能,猜疑必然普遍存在,过度而有害的猜疑必须被摒弃,适度的猜疑却可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而如果能把组织中的各种猜疑调整为科学的怀疑精神,也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怀疑一切”的探索精神,对组织绩效的提高、对组织发展的推动无疑影响巨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组织文化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5.
误解只是小插曲一个好女孩:上次历史考试时,开考前我翻看了几分钟书。发卷以前,我把书放到了后面,没想到却落到了地上。发卷后,我只顾答题,监考老师走过来,拿起地上的书,就问我这是怎么回事,还记下了我的名字。现在老师对我不像以前那么好了,同学们还经常议论我。我真的很痛苦,我该怎么办啊?心雨老师:被人误解真的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说又说不清,不说又担心被他人视为默认……反正总是很别扭。可是,仔细想想,大家都失去分辨能力了吗?他人猜疑归猜疑,猜疑过后还是能够理解你的委屈;你委屈归委屈,委屈过后不妨也原谅他人的猜疑。那误解不过是…  相似文献   

6.
疑邻盗斧     
我的斧头不见了,难道是邻居偷去的?他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这天,农夫上山去砍柴。咦,这不是我那把遗失的斧头吗?55疑邻盗斧:对人或事胡乱猜疑,不注重事实。原来是我自己不小心失落在这儿的,嘻嘻。嗯,看上去他走路已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啦。他的脸色表情、谈吐……统统不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啦。没有根据的胡乱猜疑,会对问题造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是呀,看来无端乱猜疑是不好的!疑邻盗斧@张帆 @亦琦~~  相似文献   

7.
我常有这样的体会:当几个同学聚在一块悄悄说话时,我会怀疑他们正在讲我的坏话;我告诉朋友一个秘密后,我会不停地想他是否会讲给别人听;老师在课堂上说了班上发生的不好现象,我会怀疑是不是针对自己说的……(小青)呵呵,如果小青真有这些情况,那么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你的猜疑心较重。导致猜疑的原因主要与个人情况有关:(1)自信心不足。你可能在某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但自尊心过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看不起自己。越想越认为是真的,陷入猜疑怪圈而无力自拔。(2)以前交往中受过挫折失败的打击。以往你可能比较轻信别人,并视之为知己,告诉他许多个人的秘密。但他却泄密了,让你蒙受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导致你有很强的防御心理,不愿再信任他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怀疑再三。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加以改变:1郾思考问题要理智一点,不要无端猜疑。当发现自己生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在做出决定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有利于冷静思索的。2郾寻找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要多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男男女女之间最平凡不过的故事,讲述了爱人之间的离别与重逢,猜疑与不舍。然而,在众多类似的题材之下,它让我们看到的是等待与坚持中流露出的对爱情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  相似文献   

10.
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城的斜塔,用事实  相似文献   

11.
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推动和维系学生的阅读活动?笔者现在结合“自主阅读”教学实践,介绍四种吻合新课程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以示读者。一、以“猜疑”激趣这里的“猜疑”指的是教师没有直接设疑,而是把疑问隐含在阅读内容中,让学生去猜测。猜疑可有两种作法,其一,让学生发现自己能猜出教师之疑,而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兴奋,提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的积极性。例如《蟋蟀的住宅》的第三自然段的议论,是引发学生阅读后文的引子,在导读“选址”“住宅结构”以后,我说:“读着这篇文章,一个疑问一直牵制着我,你们想…  相似文献   

12.
吴冠军 《中文自修》2022,(11):23-24
<正>(1)刘慈欣在其著名科幻小说《三体》里做了一个沙盘推演:一旦“猜疑链”启动,将无可避免地走向“死神永生”。“猜疑链”实际上就是互相不信任,更确切地说,无法建立原初信任的逻辑结果——每个个体(国家或文明)在自身之所知信息与理性证据之外,不愿意进一步做出“透支”,人与人不得不像狼与狼般互撕。  相似文献   

13.
本篇论文从各超级大国在朝鲜战争中行为的五个层面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猜疑和误算,即美国高估了斯大林对战争的热衷、斯大林错误估计朝鲜半岛危机中美国的反应、美国低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的决心、美国作出越过三八线这一错误决定以及其对中苏关系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12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驳斥了“将鲁迅作品从中学语文教材中删除”的传闻,这一新闻终止了此前人们对于鲁迅作品是否还能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存在的猜疑,但是对于鲁迅的作品是否适应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争论,却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15.
《孽子》突出了强烈的逃亡意识。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的挣扎逃亡,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现实环境的巨大压力让这个特殊群体之间相互猜疑,二是时间的流逝及人生衰老、人生苦短的必然规律。他们在逃亡中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父爱,同时体味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赵志 《中小学电教》2009,(6):106-106
<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应做好实验。探究实验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成为主动探索者、学习者、大胆猜疑者、创造者的过程。探究性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7.
霹雳贝贝     
<正>《霹雳贝贝》讲述了从出生起身上就带电的小男孩贝贝的故事:他一直生活在众人的猜疑和排斥中。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他奇迹般地让一位失明多年的老人重见光明。科研人员被惊动,开始对他进行检测。从此,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8.
老锣历经了20余年的沉淀,为妻子龚琳娜量身谱曲这首极具民族气质的新艺术歌曲《山鬼》,龚琳娜全身心的演绎将山鬼内心世界的猜疑与焦急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作品展现的效果中亦蕴含着作曲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新艺术音乐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引疑——猜疑——释疑的教学模式,旨在使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引疑——猜疑——释疑的教学模式,旨在使枯燥乏味的概念教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张军 《语文天地》2012,(6):37-38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猜疑所造成的感情纠葛。因此,这一节在宝黛爱情的发展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