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灵魂的闪现。在课堂上,教师“用眼睛说话”,以眼传神,能拨动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2.
“会说话” 的眼睛,指眼睛灵活,目光有神,变化多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关照班里的几十位学生,必须有一对灵活的“会说话”的眼睛。 用眼睛警示后进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要环视四方,巡视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个别后进生厌恶学习,总是寻找机会在偷偷地搞小动作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在他思想开小差时总要窥视老师的动静。教师要及时发现,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他,警告他,此时无声胜有声。后进生在教师严厉的目光的督促下,会纠正不良行为,唤起有意注意,集中精神投入学习。教师用眼神暗示,既不惊动同学们,又教育了后进生,稳定了课堂秩序,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用眼睛肯定成绩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眼睛是向学生传输信息,展示心灵的重要窗口。学生往往通过教师的眼睛摄取大量信息,了解教师的匠心所在。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的摄入信息量占活动总摄入量的83%—85%,而听觉仅占11%。由此可见,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眼神向学生传出信息。首先,教师恰到好处的眼神,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家陈鹤寿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如果整天板着一副面孔,要跟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大容易。”他所说的“满面笑容”,自然包含了眼神。教师在运用有声语…  相似文献   

4.
态势语言又称行为语言或无声语言,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等。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要是个演员,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传神。不要温文尔雅,死板地站在讲台上,也不下来走走。这样的教师是不会成功的。”可见,教师应科学地使用态势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体态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1.面部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情是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教师思想情感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与课堂的气氛、教学的内容相协调,在课堂上要保持端庄中的微笑,严肃中的柔和,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善于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 眼神是人际沟通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眼睛更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眼神变化中,体验到教师情感的变化,从中受到熏陶和启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眼睛会说话”。这是因为眼睛的神态变化,即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各种各样具体、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有时能传递有声语言和其他肢体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它是一种微妙而神奇的交流与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就能收到多方面的实际效果。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起到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课堂上当某些学生在随意说话、做小动作或干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在突然停止讲课或加重讲课语调的同时,再向学生投以警示、严肃、不满的眼神,能制止这些学生的说话和骚动;而对那些听课注…  相似文献   

7.
眼神与教学     
眼睛,历来有“心灵之窗”的美誉。这是因为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往往会从眼神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眼神同样能够反映他们的心理活动,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它为教学工作服务。 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使它成为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自己的眼神,就会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在走  相似文献   

8.
卢健 《湖南教育》2004,(22):19-19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人体会“说话”的器官,人内心的喜馨哀乐等微妙的情感变化都可以通过眼神来表达。正因为眼睛能传神,能表达细腻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调控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例如,上课伊始.教师以亲切、热情的眼神跟每个学生“问好”,使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教师的劳动工具,是教师思维、学识、道德、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但它又是诉之于听觉的无形工具.课堂要它构建,情境用它渲染,智慧用它启迪,因此,教师的语言、情绪直击课堂,直面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工作的激情:激情的语言,激情的动作,激情的眼神.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的确定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素养本是教师手里最重要的工具。”在教学中要变被动为主动,上好每堂课,除吃透教材,认真书写教案外,必须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主体”与“主导”的交会点,就在于教师能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语言不单指从教师口中发出的有声语言,还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无声语言,例如,板书、表情、眼神和手势等。它虽不同于戏剧人物的对话、道白,但同样要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音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微笑、眼神、声音、服饰等将决定学生40%的学习成绩。日前,国家课改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呼吁,教师在课堂上要教好一本“无字书”。郭教授曾做过一项研究,教师的仪表、声音、语言等外在因素将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即便是保守估计,这种影响力也不会低于40%。郭教授认为,课堂上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课本”,另一本“无字书”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老师在课堂上能否常常微笑、声音动听、眼神生动,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否使学生愉悦并对课堂充满兴趣,这些都是“无字书”的内容。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无字书…  相似文献   

12.
潘军燕 《考试周刊》2012,(64):179-180
细节决定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从细微处入手,用微笑去营造氛围,用肢体语言去亲近学生.用积极的眼神去关注学生,用轻声细语走近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融入学生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1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特别在教学过程中,眼神常常能达到语言无法替代的效果。 我认为眼神在语文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沟通师生情感,映出美丽图像 师生第一次见面时,学生对教师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只要看到教师那双充满慈爱和智慧的眼神,心里就会踏实起来。当代中学生,独立意识比以前的学生要强,他们渴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往往对自己约束不够,教师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洞察细微。 当我还是一名实习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女  相似文献   

14.
税礼 《课外阅读》2011,(6):238-238
语言和眼神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体育教师常将语言和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听又能看;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关键的却在于眼神,眼神虽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也属一种体态语言,能传递师生潜在的心声,披露心灵的微妙情感,促进心灵的沟通。特别是在广阔的运动场上,用语言和眼神就是体育教师有效调控课堂的手段之一。因此,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常用有效的语言和眼神去教学,充当体育活动的向导,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至于在课堂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笔者和任教多年的同仁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学习,其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学生的主观能力外,教师的科学的教法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辅之于教法的一些似乎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也应引起教师的注意。下面就课堂上非语言因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通往人们思想深处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师,尤其是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用自己的眼睛捕捉、辨识课堂中各种信息,以求课堂秩序、效果的稳定提高。如:刚一上课,教师站在讲台上,用眼光快速扫视全班学生,立刻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归到课堂,即起到了平常所说…  相似文献   

16.
人人皆知,眼睛(眼睛-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态度。课堂中教师的眼神可以在教师和同学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教与学之间产生共振,同时也搭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让学生在舒畅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更要重视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体态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三个方面。一、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指伴随在谈话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头和手脚的动作以及整个身躯的姿态等非语言性的动作。体态语言在交际中可以发挥意在不言中”的美妙作用。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使教师魅力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眼神成为心灵之使、让表情成为互通之路、让体态深入学生之心。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的体态语要“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教师水平的最根本体现,也是教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职校教师面对的是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没精打采等这样的教育对象。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心”走进课堂,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至关重要。一、要语言精炼,富于感情课堂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准确无误,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要用最短的  相似文献   

20.
一、运用“情感”调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课,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英语课堂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会影响教学。教师一定要做好“情感”调控,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应恰当运用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因为教师在课堂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向学生传递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