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0月24日凌晨,被称作“小嫦娥”的探月三期飞行试验器入轨那-刻,坐在北京航天城飞行控制大厅总体主任设计师岗位上的席露华明白,自己的第四次探月征程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月亮这颗离地球最近、最亮的卫星,吸引着人类去认识、去造访。千百年来,“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寄托着人类探索月球的大胆设想和美好愿望。2007年,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升空,实现绕月飞行。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将指日可待。为了让读者了解中国探月工程进展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以下内容根据采访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3.
减速、下落、撞击……“嫦娥1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上。在撞击过程中,“嫦娥1号”携带的CCD相机最后实时地传回清晰的撞击过程图像。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10,(11):49-49
前不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新闻媒体介绍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他表示,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5.
高博 《今日科苑》2007,(23):28-29
2007年10月24日,满载中国人探月梦想的嫦娥一号胜利升空。此前不久,日本发射了"月亮女神"进行月亮探测。其实,中日两国的探月科学目标非常相似:第一是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立体图,第二是测量月球表面各种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岩石类型,第三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和月球空间环境。而就嫦娥一号与月亮女神的设计与任务来讲,它们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第一期项目的运载工具基本选定,“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甲型火箭发射,目前,火箭研制人员已开始着手进行与卫星要求配套的适当改进。探月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系统的大工程,为了提高大系统的可靠性,探月工程各系统方案应从总体优化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系统的功能要合理分配。由于探月工程中的“嫦娥一号”是目前中国航天发射卫星到达地最远的一颗卫星,因此它不仅仅对卫星提出了进行绕月运行的要求,而且对火箭的推力及姿态控制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探月工程专家组成员在多方论证与分析后最终…  相似文献   

7.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皓月当空,曾经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吟月的诗篇和遐想!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月梦想,开启了人类月球科学探测的新征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将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然后采集并带着2千克月球土壤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嫦娥五号"一起去看看月球月貌吧!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月探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强烈渴望,在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继十次牵引神舟飞船返回舱从300多公里的近地空间返回地球后,首次迎来从月球上空返回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2.
玉杰 《知识窗》2007,(12):52-53
在“嫦娥一号”离开地球到达月球的整个过程中,一共有10次重要的飞行控制事件.它们分别为1次远地点变轨、3次近地点变轨、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经过这10次关键的飞行控制,“嫦娥一号”才能最终从地球飞向月球,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为中国人直接了解月球发挥作用。“嫦娥一号”整个奔月过程历时共15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1-I0002
【导读】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15日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前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恰逢人类探索月球60周年,同时也是人类实现首次载人登月30周年。几十年前,完成人类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的"阿波罗计划",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那句"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很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为开端,而今天,随着人类一次次探月的成功,月球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一点点揭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年底,中国成功发射了"嫦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5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举世瞩目下成功发射,载着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向月球飞去,11月5日11时37分,"嫦娥"完美入"宫",开始了我国的首次绕月飞行。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此之际,我们特邀国家级航天研究员尹怀勤先生撰写此文,以期能让广大读者对"嫦娥"有所了解,并感受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发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考察,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探测器围绕月球进行考察,另一种是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考察。由于它们的出发点地球和目的地月球都处于运动的状态中,因此,月球探测器必须选择合理的飞行路线,以便最近、最省时地飞向月球目标。据计算,飞往月球的探测器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对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精彩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续写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它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领域的第三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成为全球第五个进行探月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18日在福州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预计明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