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A3):150-151
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政治学说,于十九世纪末传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朴素唯物史观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长期来,哲学界一直认为:“狄德罗唯物论思想基本上也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狄氏的哲学基本上摆脱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能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但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高度,因而它是介于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之间的一种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是由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
长期来,哲学界一直认为:“狄德罗唯物论思想基本上也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狄氏的哲学基本上摆脱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能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但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高度,因而它是介于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之间的一种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是由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由于没有阐述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个发展阶段,致使有些学生把辩证法等同于唯物辩证法。其实,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历史的发展中,道家思想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领悟,在哲学史上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把道家思想的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效地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一)《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十九世纪所造成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而扬弃了其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杂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扬弃了他的唯心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也就是关于认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一颗璀籼耀眼的明星,这就是赫拉克利特,其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前苏格拉底早期哲学的最高成就。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赫拉克利特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克思称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恩格斯认为他是古代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的第一个明确表述者;列宁把他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并认为他关于永恒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和熄灭的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先富共富论”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统一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它反映了邓小平关于标准的哲学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关于标准的思想生长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当代中国活生生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其思想体系在继承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因而它是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锤炼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是在深入研究战争,洞察战争的规律,从本质层面上探索制胜之道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这个理论形态的创造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研究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确立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这是世界革命的维度;二是研究和吸收第二国际的唯物史观的思想成果,建构中国的革命史观,这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维度;三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范式,这是中国史观变革的维度。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这三个维度的张力中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唯物史观,进而推进了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史学革命,为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武的《孙子兵法》全书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战争有着比较全面的分析,对战略战术有较深刻的辩证的见解,闪灼着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光芒,它对提高体育教师、篮球教练的基本素质和战略思想、对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水平、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贯串着彻底的唯物论思想和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好教材,是批判“四人帮”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5.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出唯物论、辩证法和进化论的精神。从文化渊源上看,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升华,即对传统唯实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进化历史观的合理扬弃。  相似文献   

17.
在蔡和森思想的众多领域中,史学思想是蔡和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和森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如果从蔡和森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在家乡湘乡和省城长沙求学(1895—1918)为史学启蒙阶段;在京准备出国到在欧洲留学(1918—1921)是蔡和森从朴素的唯物史观到完全的唯物史观转变的阶段;归国后从事革命工作(1921—1931)是蔡和森史学思想逐渐成熟、史学成果不断涌现的阶段。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初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规律,其撰写的《社会进化史》是国内最早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必然趋势的著作;二是,开拓了中共党史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最初阵地,先后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共党史研究,以及首次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的中共党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从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他灵活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把辩证法思想化为指导实际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今天研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的辩证法,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周恩来的政治和谐思想是在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新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对建国后周恩来政治和谐思想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来看,建国后周恩来的政治和谐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初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艰难推进阶段和鼎力维护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唯物辩证法与艺术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领域,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格斯指出:亚里士多德就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深刻的,但却是头脚倒立的。唯物辩证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