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会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有必要对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都会引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缩小,但长短期效应的大小略有差别.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举措,但长短期的政策选择在侧重点上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分析各因素对其增长的贡献率不难发现,GDP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而消费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上升不大。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因而,如何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我国农村消费潜力分析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消费理论,无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学说还是佛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学说,均说明消费者的现期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国农民的消费潜力。(一)从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变化,昭示了我国扩大内部消费需求的必要性,本文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说起,指出公平收入分配对扩大内部消费需求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提出了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调整收入分配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2000年夏,中国有效需求不足已持续30多个月,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四种政策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消费政策和收入政策,以期挤出存款、鼓励消费和鼓励投资,这种措施虽然对改善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无宵如预期的有效。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分配的滞后及不公平引起了有效需求不足。作为需求管理工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改善有效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所以,在保证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同时,充分利用再分配制度进行适度再分配,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应是长期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1978—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及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性是造成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而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便是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使我国城镇和农村在消费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章结合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有效测度,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处于下滑状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整体偏低,但较为平稳;(2)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弱的倒U型关系,城镇居民收入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在1985年后逐步向倒U型关系趋近,说明收入差距过大虽然会制约消费,但并非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现实,选取收入差距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通过基尼系数衡量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程度,借助Eviews统计软件,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支出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入与支出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低于低收入阶层。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应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城镇居民购买力等以提高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非常重要。当一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时,政府必须通过再分配手段加以调节。然而,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教训来看,单纯的和深度的政府再分配有其弊端,必须辅之以自愿再分配。自愿再分配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必须通过强化政府再分配和自愿再分配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9.
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的规模和结构的现状、发展历程,并通过计量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以及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与消费结构基本是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与消费结构问题的本质在于农村居民收入不足。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刺激农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通货膨胀涵义、种类的阐述,以及对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从通货膨胀使得已经不平衡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衡、恩格尔系数提高、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三方面论述了通货膨胀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积累模式和机制(一)传统体制下积累模式及其运行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主导地位。1978年,居民户部门最终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53.3%,政府部门占33.7%。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居民户部门最终收入份额在50%左右意味着很低水平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以财政为主导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相应的积累结构,表现为:1.储蓄和投资结构:以财政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经济现象,导致了现阶段我国总消费需求不足.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价是产生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一个核心机制.在古典产权制度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两个特点决定了工资的市场定价必然将工资定位在低点,导致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口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从而产生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特点和经济计量学的最新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表现出平均消费倾向偏低的现状,采用杜森贝利的持久收入假说,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前期消费水平影响这一理论,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对序列进行检验、确定合理的滞后期并建立模型,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受短期收入影响而且也受到收入长期波动的影响。因此要刺激农村消费就要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尽管影响消费需求贡献变动的因素很多,然而从总体与深层次的原因方面分析,收入水平的制约、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相互脱节之情况这三方面的原因应是最为关键的。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并进而切实推动农业结构的转化与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借此拉动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利用税收政策与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缓解收入分配的差距悬殊问题,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分配的总体公平程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现和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现已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消费失衡、分配结构失衡等矛盾或问题,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跨越陷阱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中初次分配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收入分配间的差距。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收入分配制度发现,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参与收入分配的要素存在分配比例失调、分配结构不合理、积累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等情况,最后据此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银行储蓄急剧上升。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构成了当前制约消费需求增长重要因素。促进消费增长,必须拓宽就业渠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成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供给结构和加强市场监控。  相似文献   

18.
分配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积极的处理好分配的问题,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又体现效率,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还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心,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等等.因此分析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又称“经济共振”。指某一时期中,由于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过于集中,造成市场供求关系失调,生产与销售脱节,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异常经济现象。这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导致市场同步性震荡的主要原因是:(一)收入分配的平均化倾向。长期以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一般就业者之间工资收入差距不大,消费水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二)消费模式单一,消费领域过于狭窄。国家对城市人口实行各种补贴,总计约相当职工平均工资的80%(这里不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福利支出)。这种半供给式的消费模式,导致消费支出偏狭。在这种情况下,各收入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的农村收入结构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中引入了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理论[1],把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两部分,探讨二者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说明我国农民的消费支出受到持久收入的影响很大而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