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戏曲目录是一种表达戏曲著录者戏曲理论的文本体式,是一种批评文体,即戏曲目录体批评。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体批评产生的文化背景包括: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戏曲的繁荣使戏曲目录体批评有了批评的对象、戏曲繁荣发展需要戏曲目录体批评、统治阶级对戏曲的打压政策促使戏曲批评家采用戏曲目录体批评、明清时期乾嘉"朴学"研究风气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戏曲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而他们的视点则立足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他们用以批评的武器是由20世纪的批评界所提供的,对于他们的背景问题、思维模式、研究的角度、评价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范式等,都应该从20世纪的文化整体背景上进行解释。20世纪的戏曲研究者不仅仅把其研究当成时代语境的注脚。对戏曲创作、表演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描述甚为广泛,每一种戏曲史专著在进行历史描述时都应用着特定的史述模式,这些史述模式与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范式密切相关。同时将20世纪的戏曲文本批评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者与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在价值思考上的视界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家与20世纪戏曲研究者在价值思考上的交汇。 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是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建构同脉搏的,“戏曲学”建构的努力几乎贯穿20世纪。同时,20世纪的戏曲理论研究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对“戏曲”概念的不同理解,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关注到戏曲文物文献研究方面,认为几乎每一次的戏曲文物文献的新发现,都大力地推动了对戏曲史的研究。论文试图描述20世纪戏曲思潮与20世纪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指出20世纪的戏曲改良运动是20世纪文化改良(或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时代思潮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钟嗣成《录鬼薄》在戏曲理论方面的建树,一是有关创作的,论及对戏曲创作的认识、态度和创作者的修养问题;二是有关鉴赏批评的,为后来的戏曲评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与李渔的戏曲理论,表现出了戏曲的舞台欣赏与文本阅读的差异性特征。基于此,主要从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这两个维度来考察二人的戏曲鉴赏与创作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探寻二者的理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学特点与价值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戏曲选集的戏曲批评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选集是戏曲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选、弃作品的形式,序、跋形式,评点形式,将所选戏曲作品的分类和次序编排,将剧本文字、情节作有意更改或增删,对戏曲作出宏观、微观,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批评.这种批评具有时效性和群众性,有着其他戏曲批评形式所不具备的价值,对我国古代戏曲批评的研究具有极大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6.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词足达情",那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就会呈现"浑厚"的特点,否则就会"俊而薄"。孟称舜的这种认识基于"汤、沈之争"而提出,符合戏曲艺术的美学追求,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近代戏曲批评理论是中国戏曲批评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认知的角度首次正式对戏曲的概念范畴进行了严格而精确的界定.它一方面继续丰富、充分完善古代戏剧学曾讨论过的各种命题,一方面勇敢开拓陌生的戏剧学领域、大胆创构严谨的戏剧学范畴,在对古代戏剧学丰硕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同时,也着手筹建近、现代戏剧学的坚固体系.近代批评家对戏曲发生、发展、繁盛、哀微的探寻和描述大多立足于进化论的观点,王国维、吴梅和齐如山都是这样,此使近代戏曲批评理论弥漫着实事求是的历史精神和朝气蓬勃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对古代戏曲献的搜集整理殚精竭虑,沾溉学林。他的古代戏曲研究拓展了王国维以来戏曲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和方法,标志着二十世纪上半叶戏曲研究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即将完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曲《西厢记》,金圣叹是作为叙事文体来看待和批评的,其精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批评理论对戏曲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为戏曲打开新的视野;金圣叹从文本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修改使其获得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戏曲品评是戏曲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明代的曲论家朱权、王骥德、吕天成、祁彪佳等运用戏曲品评这一方式评论作家作品,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明代戏曲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在这方面,吕天成的《曲品》和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最为突出,他们主要运用溯源得委法、比较分析法和意象鉴赏法品评戏曲作品,公允恰当,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中,卢前无疑是很值得瞩目的人物之一,在戏剧史研究中他提出“短剧”概念,并积极肯定了这种一折杂剧的文学价值,为中国戏剧史研究尤其是明清戏剧史研究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他的短剧创作严格按照古典曲律创作,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卢前先生的短剧研究和短剧创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的戏曲刊本插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叙事文学走向成熟相呼应,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是明清时期小说戏曲插图的出现与繁盛。通过对古典戏曲插图的考察发现,对于有着典型舞台特征的戏曲艺术来讲,相应的刊本插图在不同时期对舞台表演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展示。因此,深化对明清叙事文学刊本,尤其是文学叙事与图像叙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的王骥德和清初的李渔继承了汤显祖、沈璟以来中国戏剧理论的优秀传统,既认真总结了以往的艺术经验,又针对当时戏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案,广泛涉及到戏剧的音乐、曲辞、宾白、结构、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琵琶记》是南戏经典剧作,历代对它的评价颇高,被冠之以"曲祖"之称。在用韵、格律、宫调等音律方面,明清文人学士对《琵琶记》褒贬不一,曲家之间的这种争议影响并推动了明清戏曲理论的发展,《琵琶记》对戏曲音律理论的最终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独立的脚色,地方小戏的脚色体制由“二小”扩大为“三小”;再次是表演艺术地位的提高,演员的资质和表演风格受到人们的重视,舞台表演十分注重演员对戏曲人物情态的表现,在各个行法中都出现了较为出色的演员。  相似文献   

16.
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戏曲自明清以来海外传播频繁,在20世纪形成两个高潮。闽剧、莆仙戏、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在对外传播交流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些剧种以应邀演出与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海外演出,成为维系祖国大陆、台湾及海外华侨之间的一条重要的情感纽带,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八股文肇始于宋经义,形成于明洪武时期,完备于成化期间,盛行于清朝。从其产生到灭亡,前后共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对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戏曲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时文为南曲”和“以时文为小说”是八股文对戏曲小说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戏曲小说的发展也为八股文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对八股文与戏曲小说关系的探讨,可看出八股文与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渊源追溯、流变检讨与层面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史前先祖初民为谋生图存与凶禽猛兽进行的顽强搏斗,经过漫长悠久的历史流变方始指舞台表演艺术,自明清以迄近代因主体社会地位不同又显现出倾向分明的悬殊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是戏曲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渔总结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传奇应该以"团圆之趣"结尾的戏剧美学观点。虽然他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最终还是难免落入戏剧结尾新的俗套,但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论总结和力求创新的创作实践仍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关目”是关于戏曲结构情节安排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明代戏曲评论家品评元人杂剧和明代传奇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戏曲关目理论,这些理论在戏曲创作实践中的自觉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戏曲关目艺术:关目新奇有趣,细密紧凑,关注人情。李渔的戏曲关目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我们深入了解其戏曲创作成就及繁荣当代戏曲文化事业,提高创作、改编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