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婺源清华胡氏宗族源于汉代安定郡,唐末为避黄巢之乱南迁,先迁歙县黄墩,再迁祁门义成都,最后才定居婺源清华,成为徽州历史上的望族。  相似文献   

2.
在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这两部族谱文献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确了汀州胡氏的始迁祖为万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确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徽州金紫胡氏学校由清末胡氏宗族家塾改建而来,经历了家塾到学堂再到学校的改制过程。文章以民国时期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教学宗旨、课程编制、课程内容、美育、休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总结了其办学特色,即崇尚国文,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育儿童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学风,实施休闲教育,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视桑梓,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儿童的乡土情怀;结合实际,组织商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胡氏学校教育教学也对当今学校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徽州绩溪“四大胡氏”源流及其名人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徽州绩溪县著姓胡氏,一般而言有“四大胡氏”,即通常所指的“明经胡氏”、“金紫胡氏”、“龙川胡氏”和“尚书胡氏”。它们同姓而不同宗,各有始祖,各有宗祠,且均名贤辈出、代不乏人,各以其独特的宗族文化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与胡灵太后对北魏社会的兴起、衰亡有很大的影响。从她们的出身、入宫及干政的经过等诸多细节的对比阐述来说明冯氏、胡氏干政情况之异同,对于北魏社会的影响不仅与她们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也与二人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据多种龙川谱牒刊本、抄本,通过辩读,介绍龙川胡氏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7.
《胡氏春秋传》是南宋学者胡安国用义理进行注释和解说的名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如注《春秋》"元年"就舍传求经、借经抒理,把"元"解释为"始"、为"大";后又完全以已意地把"元"解释为"一"和为"仁",来阐发自我的理学思想,把《春秋》学纳入了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47-147
徽州的胡姓有"真"、"假"之分。"真胡"源于胡公满,周阏父为陶正,生子满。满后来封国于陈地,死后谥胡公,后裔便以谥号为姓。"真胡"的郡望在安定郡,故又称"安定胡"。徽州的安定胡最早在东晋时由山东迁入,梁朝黟县胡明星曾修建有  相似文献   

9.
孔凡秋 《文教资料》2012,(19):34-35
本文据《王国维遗书》所附形声字谱系表,选取"方"字一族为探讨对象,依蔡永贵老师字族理论,以"方"字为母文,"方"义为义核,对"方"族字意义做一番梳理,归纳其族类意义:一是木柄义,一是四方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吕达、吕仁父子两人的三方墓志进行重新校释,并探讨了吕达一族的族属、籍贯与官职等问题,认为吕达一族乃后凉氐人后裔,他们在以郡望别姓氏、以郡望别贵族的社会背景下,假托东平吕氏以保持家族的仕宦地位。本文也对吕达、吕仁两人墓志的撰述与所谓"伪刻"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提出《春秋》取材于列国之史,并不局限于鲁史,并指出其有脱简与错误,从而还《春秋》以史的面目。他对《春秋胡氏传》进行了批判,指出其被义例束缚了,并多处违背经文。他还结合历法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考水古村落系中国“明经胡氏”的发源地,该文根据谱牒与村落乡土调查,通过对明经胡氏(即“李改胡”)由来、村落环境与建筑、人物活动等的解读,例证了传统的聚落不是一种简单的组织和几何拼凑,而是综合了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生活环境,其形象深深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延的文化。承载着流传千年的文脉,她从宋代理学先驱胡瑗讲学的安定书院走来。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时任泰州知州的侯绍瀛,引先贤思想之活水,开近代教育之先河。他吟诵着胡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哲言,响应其"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的忠告,仰慕其"以兴学为己任"的高风,决意"振先圣不传之绝学",在安定书院旧址上兴建了泰州学堂,这就是今日泰州市第二中学的前身。在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57-57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围太守陈寅夕,夕寅击破之。"其时徽州属丹阳郡。山越是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  相似文献   

15.
古花楼与奎山寿,安定清门世泽长,棣萼联欢承父德,林泉交秀孕花香。也亭(亭名)晚眺云归岫,雪影(斋名)闲吟月上墙,瞻岵堂前弥景仰。潜研遗址永流光。(钱大昕先生遗址即在右隣)  相似文献   

16.
江西奉新华林书院是古代家族性书院的一个典型,近年来,笔者又陆续接触到一些华林史料,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兹整理如后,以求教于方家。一作为家族性书院的华林书院,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华林胡氏的家族经济。从唐末到北宋中期,胡氏一直是合族聚居的大家族。从社会地位看,胡氏并非贵族,地方政府上书朝廷时称其为"县  相似文献   

17.
胡仔生平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苕溪渔隐丛话》是一部著名的诗话汇编,在宋代诗话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作者胡仔的生平事迹,历代所存记载寥寥。虽有学人对其生卒年等进行了考证,然而意见难以统一。结合《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再辅以相关方志和苕溪渔隐《丛话》相关记载,可整理出一条清晰的胡仔生平线索来。  相似文献   

18.
"郡姓"考述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9.
龙丹 《现代语文》2007,(4):45-46
核心词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系联"词族"特别是核心词的词族,对于我们探讨汉语以及民族语言的历史及进行历史比较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东南方发生的几场战争与江西地区的逐步开发关系密切。秦征百越,五个集兵地点中的两个在江西境内,使江西东连闽、南通越的交通优势渐为人知,其边防战略地位亦在汉初豫章郡设立后凸显出来。汉武帝用兵两越,豫章郡不仅是汉军主要的集结地,更是重要的战场。之后,越族加速分化,豫章郡长期安定,人口增长提速,经济地位上升,县级机构增多,人文影响扩大,成为汉末军阀角逐的要地。孙吴集团镇抚山越,驱使山越民众编户化,对其自身发展,尤其是与汉族同化,皆有意义。孙吴期间,江西人口稳定增长,郡县数一再扩张,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