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筠武 《青年记者》2008,(13):39-40
现在网上传<系统>的作者是"80后,资深网游玩家",其实我不玩网游,我玩的都是单机版,实况足球、NBAlive、FM.体育类游戏居多.在采写<系统>之前,我对同游的了解仅来自于我表弟,他玩过传奇,那时候我上大学他上中学.署假一回家,他就找我借钱,为此我对网游产生了一种朴素的抵制情绪,自己从来没玩过.  相似文献   

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19):76-76
必须让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发生……近期,一个自称在报社实习过的年轻同志,以《导演新闻,病态媒体的麻木和尴尬》为题在网上发了个比较情绪化的帖子,对济南三家媒体进行了所谓的"批判"。帖子引用了一个概念,把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新闻策划如《华西都市报》创刊初期的"孩子回家行动"等斥之为"传媒假事件"。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这个词我们似乎都不陌生,但这四个字包含了多少辛酸和无奈。每次放假回家,最怕看到那一张张童真的脸以及他们眼中的那份渴望。今年暑假我是夜里12点到家的,回到家倒头就睡,不知道过了多久,客厅里吵吵闹闹有几个孩子的声音,我看了一下表已经是第二天上午9点钟。我起床来到客厅,见是同村和弟弟同龄的孩子来找他玩,看到我的出现,他们似乎很害怕,都不说话了,瞪着眼睛盯着电视看正在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后的每一天他们几乎都会来,因为我们家的空间大,他们会看看电视,打打闹闹。我平时不经常在家,刚开始他们看到我很拘束,  相似文献   

4.
每个通讯员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我是靠采写“家庭新闻”起步的. 一天,我发现,妻子和我结婚多年,竟没有叫过婆婆一声妈.细细一想,在我们这儿,不仅我家如此,媳妇不叫婆婆为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尊重老人的一个表现。为此,我写了《媳妇,请叫婆婆一声妈》的家庭新闻,被《山西青年报》采用。这一下,更促使了我注意寻找家庭报道的素材。我想起有一天,我回家很晚,妻子问我干啥去  相似文献   

5.
我的同胞叔爷萧克将军对亲属要求严格,他用他身体力行的表率示范,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九五七年的暑假,我接到我叔爷的一封家书,他老人家谆谆教导我:“石英暑假回家后,一定要参加体力劳动,现在社会不劳动的人是没有用处的。……”我积极按他老人家的教导去办,到现在事过了几十年了,我们村还有很大一部份老人都还津津乐道的说:  相似文献   

6.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7.
回家     
不知何时起,我习惯了以一个“清贫书生”的身份回家。总是在搭上公交车后,发现我口袋里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几角钱。心里那份沉重,足以让我感到不安。坐在公交车里,耳边充斥着“多重多重的心情今天都放下,多远多远的路程今天都回家”,鼻子一酸。但想到回家后的那一顿可口的饭菜,想到能把X、Y、Z暂时锁进书桌,心中不觉欢喜地打起了小鼓。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回家时家里人忙里忙外的一种氛围。它让人感觉到一种温馨,一种甜美。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像小偷逃离作案现场一样逃离学校的。只知道临走前对着镜子理了半天的妆,但回家后早…  相似文献   

8.
第七页回家     
我是一个在一些方面自控能力很差的人,我是说自己是那种一旦想回家就得回家的人。一次,我随大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另一个村子里看一部浪漫而伤感的电影,电影写的是一对恋人,彼此深爱,一个好像死在了佛罗伦萨,另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9.
我杀死过一匹狼。 我的家在终南山,山里有许多狼的传说。 那年我17岁,在山外县城读高中,暑假回家帮家里干活,和那匹狼是在上山砍柴时遇上的。  相似文献   

10.
随笔     
小时候,翻开家里的户口簿,我奶奶的职业栏里记录着“家务”两个字。估计有这么奢侈职业的中国妇女现在已经不多了,更不用提操持此职业的中国男人了。可是,在大洋彼岸,回家大干家务革命的男人却呈增长势态。自从1990年以来,父亲是家庭妇男的美国儿童增加了70%,达170万左右。 美国男人回家从事家务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裁员以后被迫回家的,这  相似文献   

11.
头破血流     
这个月里有一个星期天对我来说绝对是黑色的,尽管北京的阳光少有地灿烂了那么一回。早晨出门的时候我还兴高采烈,因为有人作东请饭。菜过三巡酒却真的一滴没沾,可回家的时候,鬼使神差,在满是高高低低的脚手  相似文献   

12.
练出来了     
老婆是个购物狂,每周必逛两次街,每次不把兜里的钱花完决不回家。半个月前,老婆一次逛街就花了两千多元,又刷新了逛街记录。我对老婆说:"你就不能少去逛街,在家呆着。"老婆反驳  相似文献   

13.
海岩自述像 我单位里的人觉得我的那些作品是别人写的,在他们眼里我不太像能跟人正经谈恋爱的人,比较冷。我回家不爱说话,因为我在单位说话太多了。我妈妈说你就说点什么吧,我说说了一天了,我就想休息,睡觉,不想让别人打扰。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什么事儿也不能太喜怒形于色,老忍着。  相似文献   

14.
山村中秋夜     
那年,我在一个山村小学教书,由于山高路险,一般很少回家。学校也就4间土坯房,3个年级占了3间房,另一间当了办公室。而我的床也安在办公室里,晚上拉上两个凳子一支楞,把靠墙的床板铺上,就成了卧室。学校就4名老师,其他3个都是自己村里的,下课就回家。每到晚上,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5.
小李破产了,他所有的资产都被拍卖了。此前,他干过五六个行业,卖过服装,开过诊所,破产前,他开了一家火锅店。 现在,他的口袋里只有一元钱和一张回家的车票,这是他所有的资产。从深圳开出的143次列车开始检票了,他百感交集。“我不能这样走!”在跨进车门那一瞬,他退了出来,火车随后开走了。  相似文献   

16.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回家是过年永远的主题。然而对军人和记者这两个职业来说,不回家才是过年的常态。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中心),成为一名军事记者。每到年底,台里都会组织"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我每年都参与。其中,两次春节期间赴高原采访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雪山之间的流动医院2015年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单位派我前往西藏"新春走基层",也是我第一次上高原。  相似文献   

17.
回乡见闻     
春节期间,我回了一趟桑植老家。桑植,位于湖南西北边陲,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从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到老家屋门口,刚好整整500公里。如果路上不超速、不堵车、不停留的话,自驾回家需要8个半小时。这次回去。  相似文献   

18.
章文一 《湖北档案》2007,(11):30-31
曾看过一则故事。 如净禅师在京都期间.曾有一盲居士登门拜访。临别时,天色已晚。如净禅师让小和尚给盲居士备了一盏灯笼.让盲居士照着路回家。 盲居士摇摇手谢绝了如净禅师的好意,他说:“我是个盲人,无论明暗,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不需要灯笼。”  相似文献   

19.
25岁上,本命年。我从爸爸的孩子,做了孩子的爸爸。女儿“呱呱”落地,既带来欢乐,又带来忧愁。中秋佳节刚过,我正忙着采写左权城西关村农民范元存移风易俗给八十高寿母亲过生日的报道,突然岳母急急慌慌闯进县委机关我的办公室,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喊。“不,不,不好了,艳芳病啦。快,快去,请大夫!”我放下手里的笔。大步跑到城关卫生所,请位医生赶回家。爱人躺在炕上,昏迷不醒。经诊断,  相似文献   

20.
“《小苗》真不错, 娃娃爱,妈妈乐; 它的玩意多, 样样有趣又活泼……”这是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在《小苗》100期时送的贺词。许多热爱孩子的知名人士如康克清、冰心、严文井、叶君健、韩作黎等,都认为《小苗》专刊是《北京日报》的创举,是党爱护少年儿童的具体表现。的确,全国省级党报坚持办儿童副刊者,唯有北京日报一家。从1982年1月24日创刊,到我写这篇文章时为止,《小苗》已出版了225期。每星期日北京日报的三版,除去三十行广告,都是《小苗》儿童专刊的领地,它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