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祭祀形式涉及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等。丰富的祭祀仪式,伴随着祭文祭词,而祭文祭词又是祭奠的核心,通过念诵祭文祭词,表达祭祀主题。  相似文献   

2.
说“庭燎”     
苏浩浩 《寻根》2020,(1):9-13
燎祭是商代祭祀上帝、祖先以及山川诸神灵的一种较为重要的祭祀仪式。据陈梦家统计,商代燎祭的受祭者有8种,主祭者则为商代诸王。商王通过这样一种仪式与天地诸神以及祖先沟通,垄断祭祀权力,从而实现对人间的绝对统治。到了两周时期,神圣的燎祭仪式演化为庭燎这一形式,不仅祭祀地点由宗庙变为中庭,而且主祭者亦变为诸侯甚至下层专门人员,燎祭不再仅仅是一种祭祀的仪式,同时还具有迎宾、求贤的作用,称为庭燎。  相似文献   

3.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祭奠,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祭祀文化。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民族,常常以氏族群体集合在一起,祭奉他们的祖先和苍天。成吉思汗去世以后,大蒙古国为他建立了祭灵白宫,蒙古民族按照祭祀祖先和苍天的传统习俗进行祭奉。一开始只是较为简单的祭祀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完善,不断扩大,在不断发展中,形成完善的祭祀日程、祭奠程序、祭祀制度。形成一整套祭文、祭词、祭歌等。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与其他民族接触和来往,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传入蒙古民族文化之中,使成吉思汗祭奠也受到了…  相似文献   

5.
商代卜辞中所见之碎物祭何清考古材料表明,在世界初期文化时代许多地区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即把祭器祭品打碎埋入祭坑或坟墓。在古代中国,这种祭祀方式在石器时代、商代、西周甚至秦汉时期都有发现。我们把这种祭祀方式称之为碎物祭。本文并不打算全面研究各个...  相似文献   

6.
正三汉宫室文化深受楚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延续楚巫乐舞之风。汉武帝尤敬于鬼神而好仙道,在甘泉宫祭祀天帝泰乙,以女乐祭祀请神、降神,《三辅黄图》卷五《台榭》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淮南鸿烈解》卷四《坠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相似文献   

7.
冯大北  张秀春 《寻根》2006,(6):11-17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或称广济王,或称灵著王。祭祀开漳圣王的信仰习俗,盛行于今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和台湾地区。开漳圣王信仰,根据祭祀场所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庙祭、墓祭和家祭。家祭是指陈姓后裔在家庙里祭祀其先祖。属于祖先崇拜系统。庙祭则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三星堆-金沙出土器物是用于古蜀国祭祀礼仪中的贵重器物,不同的器物及其组合,认为祭祀礼仪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举行,每种仪式都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整个祭礼活动是以动态行为进行的.主要形式如面具、神树、神坛、神殿等组成大型祭祀礼仪中心场景,表现出古蜀国已具备比较规范的礼仪制度,特别是乐舞的出现,代表着古蜀王国最高等级的祭祀规格.  相似文献   

9.
孔子与周代乐舞●文杰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为我国古代乐舞的保护和继承做出过积极贡献。孔子自幼喜欢周代礼乐,他不仅“信而好古”,明确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义哉,吾从周”,而且虚心地学习礼乐知识。“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客”“入太庙,每...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三星堆一金沙出土器物是用于古蜀国祭祀礼仪中的贵重器物,不同的器物及其组合,认为祭祀礼仪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举行,每种仪式都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整个祭礼活动是以动态行为进行的。主要形式如面具、神树、神坛、神殿等组成大型祭祀礼仪中心场景,表现出古蜀国已具备比较规范的礼仪制度,特别是乐舞的出现,代表着古蜀王国最高等级的祭祀规格。  相似文献   

11.
两宋地方社会中祭祀先代帝王的风习既与朝廷礼制不同,也明显区别于其他民间神祠信仰。祭祀对象与祠庙地点都不受国家礼典限制,特定地域内的信仰风习以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为依托。只有国家礼典之外的先代帝王祠庙才会得到赐额、封号,这是因为朝廷祭祀先代帝王的动机与封赐不同,两者关注的“功德”也有实质区别。基层民众祭祀先代帝王祠庙的活动富有功利性,地方官在到任告祭与祈祭禳灾时则会将先代帝王的生平事迹与现实需求相关联,用理性逻辑包装功利的祭祀动机。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20,(3)
正酒祭的起源酒祭在殷商时期就很普遍。商人好酒又好鬼,在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以酒祭祀神灵、祖先的记载。如"癸未贞,甲申酒出入日,岁三牛。兹用。"(《屯南》890)这是用酒祭祀太阳神的。"戊午卜,宾,贞酒年于岳、河、夔。"(《合集》10076)这是用酒祭祀山川自然神的。"癸亥卜,酒上甲。"(《合集》1192)这是用酒祭祀祖先上甲的。在传世文献中,  相似文献   

13.
<正>孔庙,是古代中国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孔庙不仅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而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孔庙的起源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国国君鲁哀公为表达悲痛之情,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孔子生前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孔庙——曲阜孔庙。  相似文献   

14.
陆忠发 《寻根》2001,(1):89-91
尸,甲骨文作 ,像一手垂放在膝盖上而坐的人形。古代祭祀祖先,有时要用尸。尸指的是代替被祭者接受祭祀的活人,往往由死者的臣下或小辈充当。《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祭之明日也。”何体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尸之所以被叫做尸,当是因为在受祭时,他采取的是 式的坐姿。 为什么拿一个活人过来就可以代替祖先呢?比如一个孝子祭祀亡父,将自己的儿子往上一放,全家老小都向这个小儿行礼跪拜,甚至该小儿的父亲也得如此。这个小儿到底有了什么,才让众人(包括他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水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水源崇拜中最重要的是河流崇拜。河流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息息相关。先民们将河流神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河流神。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河流神虔诚的奉敬及隆重的祭祀。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就多有记载,其中有关黄河神祭祀的不下五百条。在祭祀中,人们常常把大量牛、羊等物沉入河中,甚至用人作祭品,以示诚意。除黄河外,流经殷都及其附近的洹水、漳水、淇水、涡水等河流,也是殷人祭祀的对象,只是受祭的规  相似文献   

16.
张晶晶 《寻根》2009,(4):19-25
祈谷礼为中国古代国家重大祭礼之一,《礼记·祭统》中讲:“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中亦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被视为阶级社会中之头等大事,而祭祀行为甚至被置于军事之前,足以显示其受重视之程度。郊祀祭天大典被列为国家大祀,春祭以祈农事的祈谷礼亦是祭天大典中的一项重要祭礼。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就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为文体,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成吉思汗祭奠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  相似文献   

18.
我这里所说的“祭”,指的是每年清明节,我们在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举行的祭祀人文初祖黄帝的礼仪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  相似文献   

20.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蒙古民族思想理念的集中反映。成吉思汗祭祀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成吉思汗祭祀,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崇拜长生天、崇尚大自然的心理,成为蒙古民族重视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成吉思汗祭祀,是体现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文化现象,共同的心理素质,使蒙古族树立了崇尚大自然的观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包括崇拜长生天、崇拜神灵、崇拜大自然等,对蒙古民族共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使蒙古民族树立崇尚天地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受成吉思汗祭祀的影响,蒙古族树立了开放、包容、奋进的精神,创造了具有浓郁特点的和谐文化,这种自然形成的和谐文化,必然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关系方面,即树立崇尚大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蒙古族受这一理念的影响,形成保护大自然的共同心理。成吉思汗祭祀,由诸多祭奠仪式组成。这些仪式中贯穿了蒙古民族崇尚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中的春、夏、秋季大典,都向苍天大地、山水神灵祭洒鲜奶,祝福草原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