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刘春雨 《文教资料》2011,(26):30-3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将其应用到字幕翻译中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可行性。本文以电影《非诚勿扰Ⅱ》的字幕英译为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进一步理解目的论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原文的翻译行为,而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则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所要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该翻译理论,评价翻译的标准不再是"等值",而是"适当",即译文满足翻译目的的程度。在目的论的关照下,通过对中成药说明书翻译的分析,说明为达到预期目的,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意译、删减等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把翻译行为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目的准则、忠实和连贯准则。影视剧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译者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更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期待、文化背景等,以目的论的三大准则为指导,灵活地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奇宣 《时代教育》2010,(3):64-64,67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而译文是否充分地实现了翻译的目的才是评判译文的标准。作为对传统的“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目的论为翻译实践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觉,对公示语和影视字幕的汉英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翻译产业。翻译过程中会很大程度地受到时间、空间、情景的限制,所以字幕翻译具有独特性。译者作为中介必须在选择翻译策略时以观众为中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缩小文化差距。在字幕翻译中,目的论强调交流的目的和目标读者的期望,因此目的论是最常应用的翻译理论。目的论有三种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本文以英国历史剧《唐顿庄园》为例,阐释在字幕翻译中目的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商腾 《英语广场》2021,(11):54-56
随着影视业的不断发展,字幕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目的论翻译理论概念,并以《神盾局特工》为研究对象,依托目的论翻译理论,对《神盾局特工》字幕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字幕翻译中的有效翻译策略,希望可以为国内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理论主张,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结合实例分析了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本质,探讨了目的论翻译理论对商务英语文本的指导作用,主张应以翻译材料使用者的目的为出发点,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字幕翻译及翻译理论"目的论"的特点,并且运用目的论进行了文本分析,提出了翻译评分的量化标准,为今后进行翻译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作为对传统翻译理论的突破,为影视字幕翻译开辟了新视角。文章以影片《黑客帝国Ⅰ》汉译字幕中的实际译例说明:基于目的论,字幕翻译需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译者应以翻译目的为指引,从观众角度出发,根据影视字幕特点等各方面因素,最终决定合适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薛娇 《海外英语》2011,(2):125-126
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译者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广告语篇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并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主张译本预期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法则和忠诚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并以"目的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关联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符俊 《考试周刊》2012,(77):14-15
电影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的限制。本文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出发,从影片《赤壁》的字幕翻译中选择了一些实例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弗米尔等学者提出的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为缺乏权威理论指导的字幕翻译工作者拓宽了视野,给字幕翻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翻译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字幕就是有目的的翻译行为。字幕翻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翻译效果受到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因此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给观众带来相关性最强的信息,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影片的情节内容。在这个翻译目的下,缩减翻译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字幕英译汉案例的分析,研究字幕翻译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为视角,以电影《桑树的影子》的字幕翻译为素材,探讨了译者在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分析了该理论在指导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孙业芳 《考试周刊》2013,(93):19-20
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根据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特点和目的语观众的特点,在对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析中文字幕翻译策略,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并进一步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问题,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翻译的"目的论"为依据,从文学翻译、时政翻译、应用翻译三个方面,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探讨,证明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