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他还是一位真正的戏剧爱好者,他从小就对表演有关的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狄更斯后来的小说创作也抹不去戏剧对他的影响.本文从《大卫·科波菲尔》中戏剧手法帮他解决了第一人称运用中的难题;不善于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从人物的外在形态——肖像、语言、行为方式的描写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连载小说的出版发行方式相对于读者与戏剧演出相对于观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狄更斯小说中的戏剧技巧,从而进一步揭示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奥秘与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赖声川的戏剧不是单纯的跟风或者是彻底否决传统的东西,而是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重视和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上;他的创新体现在其戏剧创作手法上,娴熟地运用集体即兴创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贴近生活,体现了人文气息,形成了赖式戏剧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吕煜 《现代语文》2009,(9):127-128
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描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青年作家和一个暴饮如牛的女读者共进午餐的场景。小说充分利用了戏剧手法,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舞台化的描写,对矛盾冲突也进行了戏剧化的表现,同时对小说情节也做了戏剧式的安排。毛姆在小说中对戏剧因素的巧妙借鉴与成功运用,营造出了一个复杂兼有讽刺意味的戏剧氛围,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也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5.
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把绘画艺术中的色彩、光影、线条和绘画术语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之呈现出绘画美;借鉴音乐艺术的手法,将音乐术语、人物音乐、自然音乐穿插进作品情节的构建,使小说具有了一种音乐美;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以戏剧化表现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浓的戏剧美;将时间、空间、人物命运的循环统一于情节发展之中,予作品以建筑般的谨严之美。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是注重小说技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广泛借鉴了戏剧的一些手法,即“戏剧性”(指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戏剧性的借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其小说重视人物心理的窗口。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戏剧动作”的引入,对“戏剧冲突”的借鉴,对“戏剧情境”的吸收三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7.
朱碧敏 《天中学刊》2004,19(1):94-95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比喻、韵脚、重复和“膨胀——缩小”的手法。他在戏剧创作中运用双关使语言诗意化和诙谐化,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形象性,运用韵脚使对白具有音乐感,运用重复以抒发情感,运用“膨胀——缩小”的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8.
《琼斯皇》是尤金·奥尼尔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以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第一部成功作品,开创了美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先河。本文通过对《琼斯皇》中所运用的灯光与色彩、服装、音响和幻觉等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的研究,揭示琼斯对自己种族的背叛是导致他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同时也阐述了该剧中表现主义手法的成功运用及其强烈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9.
"依史以演义"虽是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规范,但小说家们却并不拘囿于此,他们不但对历史素材进行大胆的剪裁取舍、规划布局,还会通过"移花接木"或"张冠李戴"的手法对史实进行"移植",从而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意图。情节"移植"这种手法在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即史传文学中的虚构、戏剧改编中的变通、民间编创中的套用。在这种文化土壤中,历史演义小说家们将其运用得得心应手,并创造出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一大批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家庭墓地》是一首戏剧诗。弗罗斯特在《家庭墓地》中使用了许多戏剧手法,主要包括戏剧语言(口语化的语言和戏剧对话)、戏剧冲突、戏剧场景(戏剧地点和人物)、戏剧结构、戏剧讽刺、戏剧悬念以及对人物动作的戏剧描写等。诗人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其诗作迸发出一种艺术张力,并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曹禺戏剧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无论在主题展现、形象塑造、环境设置、结构安排等方面,象征色彩都非常明显,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曹禺整个话剧创作。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曹禺戏剧的风格热烈而激荡,内容深刻、含蓄、富于哲理性,洋溢着一种缠绵淡远的诗情画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对故事时间的巧妙安排,体现了鲁迅崭新的时间观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并产生了类似戏剧艺术的魅力效应。鲁迅小说以场景与省略交替的戏剧化节奏改变了小说的常规,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作者追求客观、直观、写实的审美理想。鲁迅小说采用现在时的基本时态所表现出来的戏剧艺术特性,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在叙事时态功能上的观念。鲁迅小说对重复叙述的普遍运用使其获得了与戏剧在结构上喜用重复手法所创造的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幕后角色 ,这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在其戏剧中 ,幕后角色一般是线索 ,起着比剧中人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 ,与当时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 ,但同时也给他的剧作增添了不少审美色彩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67个春秋的老舍先生.以长篇小说和剧作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又因创作《茶馆》而奠定自己在中国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老舍先生最开始是一位小说家.后来主要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剧作,一改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模式和创作方法,用写小说的构思和方法来创作戏剧,进行着新的尝试,他的这种尝试.开创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先河——中国戏剧史上从此有了“小说式戏剧”。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是注重小说技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广泛借鉴了戏剧的一些手法,即戏剧性(指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戏剧性的借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其小说重视人物心理的窗口。具体说来,我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总是以现实主义象征手法表现事物的内涵,从细节到角色,从剧本到艺术,处处都有剧作家提示给观众的东西,即他的精辟的见解和创作沉思。本文通过对契诃夫的代表性剧目的分析,从而展现出现实主义象征手法在作者戏剧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安部公房是日本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和散文。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人的生存状态做了深刻探讨。文章从安部公房小说中存在与异化的主题来探讨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依靠先验的情节模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情节是当代戏剧“讽古喻今”的重要手法。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作家尼·萨杜尔的戏剧创作中对传统创作手法的借鉴、重新评价与发展,阐释了作家对人的本质特征及他在荒诞境遇中的命运、前途的理性思考,论述了当代俄罗斯剧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依赖、水乳交融的创作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俄苏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契诃夫戏剧对中国话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曹禺、夏衍作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曾经借鉴过契诃夫。因此通过曹禺和夏衍这两大领军人物契诃夫的创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本文主要以曹禺为例,谈契诃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