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面临着新的调整。可以预测 ,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出现重大转变 ,在贸易、人权、安全等具体问题上 ,美国新政府将会表现出共和党对外政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其对华政策,以此来实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但华盛顿方面调整的基点始终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府。由亍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之中国内战形势的不断变化,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压碾出一条明晰的辙痕来。深入分析这些,有助于加深认识美国在该时期的对华政策,从而把握战后初期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由于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夺和勾结,对日政策构成美国远东政策的中心。而中美关系是不密切的,美国对华政策也不甚积极。大战的爆发,美日交恶,使中美关系发生最大变化,美国对其在华利益及前途的估计大大增高,从而导致美国远东政策中心转向中国,新的对华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或实施,总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就21世纪初而言,基于对中国自身实力、对外战略基本目标、现实周边环境及周边国家对华政策走向等因素的动态综合考量,积极推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将是中国周边外交最务实、最优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1948年末至1950年美国的对台与政策,在一定意义上,为以后20年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定下了基调。仔细考察后,便会发现: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与1945年至1948年的美国对华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拟揭示这种相似性,指出美国决策者的执迷不悟,以求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新的角度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具体的对华政策与政策目标。文章指出对这一时期中苏关系现状的分析及其演变的预测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美国制定了既有敌视性又具和解性的对华政策,此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中苏接近;这种政策具有不稳定性、不明确性、欺骗性、敌视性、歧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1917-1927年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风云变幻,美国在对待南方革命政府的态度上是很微妙的,因此,希望中国国内政局稳定,并且不被其他列强所独占,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这是美国的一贯立场,当南方革命政府建立后,美国认为它妨碍了中国的安定,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故对南方政府持有敌视态度,在外交上只承认北京政府。当南方革命政府在军事上的胜利和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迫使美国修订其对华政策,放弃了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列强一致原则,率先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从而取得了外交上的对华优势。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C·汤姆森是约翰逊时期调整对华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在反思"遏制并孤立"政策的基础上,汤姆森形成了"遏制加颠覆"的对华政策思想。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汤姆森积极为约翰逊政府出谋划策,力促达到其对华"遏制"并"颠覆"的目的。汤姆森对华政策思想及其为此采取的相应举措对约翰逊政府后期对华政策的调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1899年、1900年和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6,(4):10-15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日本政府一直以"政经分离"为幌子,推行"两个中国"政策。196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中国问题的"对策"和"意见",使其"两个中国"的政策达到顶峰。日本政府的这些"对策"和"意见",既有追随美国推行亚洲战略的成分,也有出于日本国家利益的考量而不同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部分。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交恶及中美关系缓和的国际大环境下,日本政府的"两个中国"政策也最终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1.
1958年,在岸信介内阁时期,由于日本政府推行反华政策,导致中日关系全面中断,并在历史上留下恶劣影响。本文拟对岸信介政府的对华政策加以剖析,以澄清历史真相,辨明历史是非。一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政策在日本战后历届内阁中,以反华最烈著称。岸信介之所以推行反华政策,主要是由日本垄断资本的意向决定的。另外,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给日本对华政策以深刻影响。战后,美国给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小布什坐定了美国总统宝座。政府更迭,美国的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将会有什么变化吗?这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美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历来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不会单纯因为政府更迭而发生剧烈的变动。因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结构,总统的行政权分别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立法和司法制衡。在行政系统内,美国建立了一套文官制度,政务官员的职位不受选举的影响。分权和文官制度一方面限制了总统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外交政策涉及国家利益,通常带有跨党派性质,超越于国内政治斗争之上。在外交政策上…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是指美国为维护和实现其国家利益和目标,对目标国施加思想影响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功利性和隐蔽性特征.自“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呈现出更加强硬的发展趋势.支撑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全球霸权的国家利益追求、资本主义的扩张本能、传道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普世主义外衣下的唯我主义等内在思想动因.这些因素交相融合、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形成了“9.11”以来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4.
张文彬 《天中学刊》2012,27(5):15-18
二战后,美国的最初目标是使日本解体,由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但亚洲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使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1952年在美国的授意下吉田茂政府完成了《日台和平条约》的签字,彻底断绝了中日间的官方往来渠道。然而,日本并没有放弃与中国接触的思想,并形成了"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影响着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虽然在最终目标的达成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在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维持中日关系不被美国的禁运政策束缚而中断方面,两国政府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政策都做了一些调整,这种调整总体而言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但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个正在逐渐形成的政策,尚未定型,因此掌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几个特性,对于我们客观地分析中美关系,把握现实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突出强调美国的国家利益,推行单边主义。但“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调整了美国对外战略的优先次序,将反恐作为优先目标。美国对华政策也随之进行调整,由“战略竞争对手”定位为“建设性合作关系”。2002年两国高层往来增多,但布什政府从未放弃对华遏制防范战略。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对外文化交流中一个独特的群体,传教士对美国政策的影响虽不如政治家那么显而易见,然而,他们作为上帝和平主义的使者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软权力和硬权力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权力有着不同于硬权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果一国过分重“硬”而轻“软”,则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危及对外政策目标,最终不利于国家崛起。国家的成功崛起依赖于软、硬权力之合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分离西藏政策的出笼与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对华政策的性质、特点和演变方向。本文拟依据美《对外关系文件集》披露的材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对西藏政策作一剖析,揭示美国政府当时如何阴谋从中国分离西藏及这一阴谋又如何破产。一1948年夏秋之间,随着中国政局变化发展,美国政府显露出调整其对西藏政策的最初迹象。这年7月,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未经当时代表中国中央政府的国民党政府批准,擅自组织了一个西藏“商务代表团”赴美访问,美驻香港领事馆未得国民党政府同意,便给这个代表团颁发了赴美签证。该团访美的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局面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变化,使美国不再有单一的敌人和传统意义上的真正对手.因此,美国在其重新界定其战略利益时,对外政策在某些方面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对华政策的调整则属重中之重.但从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实施看来,明显带有霸道性、不确定性和遏制性等特点.本文拟就美对华政策的现状及走向进行分析和展望,并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