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胡佛和罗斯福两位总统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并非简单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所能概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科书内容与课堂时间关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胡佛始终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其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政府直接干预的政策;罗斯福成功了,因为其实行了国家干...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35页:“1933年初,美国……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至1700万人。”实际上这一数字应是失业及半失业人口的总和。课本第36页:“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实际上胡佛政府已采取了许多反危机政策。课本第36页“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的提法不严谨,应用全称“富兰克林·罗斯福”。并非“完全”$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3.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哲学与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佛信奉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哲学,提倡个人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基于这种思想认识,胡佛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根据美国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来看,其思想是严重落伍的,其反危机政策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标志着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正式终结和全面的国家干预主义时代的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4.
一、政府作用的加强强调经济自由是美国的历史传统,美国社会向来反对联邦政府以任何规划、计划的形式干预经济活动。虽然历史上美国政府也始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调节和指导经济的发展,但直到19世纪初,政府一直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很少对私人企业作系统的管理,只是通过政策和法令对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予大力支持。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进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由于垄断给经济带来的严重消极影响,“反托拉斯”成为震撼美国的共呜,但因美国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姑息态度,限制垄断权的企图并没有充分实现。西奥多·罗…  相似文献   

5.
自从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界在资源配置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思想,认为自由竞争机制总是能自发地调节供求平衡,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大危机打破了人们对单一市场调节的崇拜神话。之后,以加强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经济学开始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行其道。即宏观调  相似文献   

6.
“自由放任”和“全面干预”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分歧不在于要不要政府干预,而在于政府在什么时候、在多大范围内、在多大程度上、以什么方式进行干预。我们不能把“自由放任”和“全面干预”完全对立起来,非此即彼地要么主张“自由放任”,要么主张“全面干预”,政府在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时候既不能“大撤把”,也不能大包大揽。“自由放会”和“全面干预”犹如人的左手和右手,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不应该是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取舍,而是如何协调其动作。  相似文献   

7.
从重商主义开始,政府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强调干预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政府又听从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政府经济角色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把市场和政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两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均属经济学术语。“看不见的手”一词由十八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①其内涵一般认为是指不受外力干扰的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或指纯粹竞争调节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的机制(或功能)。“看得见的手”一词最先由杰·斯·伯林纳于一九五七年提出,②一九六六年又由伊·纽伯格把它作为论文标题的一部分,③以后便逐渐流行。其基本含义指中央政府能够控制一切目标决策和若干主要生产决策的功能,或者指政府干预、宏观管理或计划管理。“两手”  相似文献   

9.
四五十年代,摇滚乐在美国兴起,并且越洋过海,打入欧洲大陆。1956年,在美国摇滚的影响下,在英国利物浦出现了一支取名为“披头士”的少年队——4名成员都出身于工人家庭。领衔的主唱手兼吉他手是约翰·列农(1940—1980),另一位担任演唱兼奏键盘和吉他的是坡尔·麦卡特内(1942—)。披头士很快赢得了数百万青少年的心,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1964年2月,披头士远征美国,又在美国掀起一股“披头士狂热”,结束了美国摇滚乐“独霸天下”的局面。披头士在60年代风靡世界,成为当时一种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始自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前期利率这一价格型政策工具到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干预经济后初见起色,然而随着系列政策工具经济效应的释放,美国经济走势路转峰回。根据目前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美国政府果断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实施“量化宽松”新政策。新政是一种数量型的非传统干预经济方式,实质是以增发货币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是凯恩斯主义政策在新时期的新变种。美国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必将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胡佛本人"自由放任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预示着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潮的没落,同时,也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它的自愿联合政策是由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到罗斯福国家干预主义思想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高考上海卷第24题是这样的: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B。根据题目与答案的表述可以推出: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此推论,笔者难以理解。首先,“政府干预经济”应该是工党政府政策的“手段”或者“表现”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的几十年是美国的镀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在思想上奉行个人主义传统和自由平等理念,在国内经济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无为”治国。资产阶级价值观、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美国镀金时代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渊源。这些思想理论一方面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始于进步朝代。进步运动为政府干预经济做了舆论准备,奠定了群众基础;垄断资产阶级抛出的“新国家主义”理论又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思想基础。政府干预经济旨在对垄断组织实施“公共控制”,反对“坏托拉斯”,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步时代政府对经济的首次干预,标志美国经济体制开始逐渐从自由放任向政府调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美国镀金时代晚期,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滋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美国知识分子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认为镀金时代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及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社会调节职能,由政府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重构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保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美国镀金时代晚期知识分子的主张,标志着美国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产生。美国镀金时代晚期国家干预主义思潮还处于萌动期,有其理想化和不成熟的一面,但它为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崛起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济立法是战国秦汉时期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期法家初步形成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经济立法思想,并通过国家干预市场和工商业而孤立地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秦代沿袭了“上农除末”的法家传统,但在处理农工商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得较为灵活,表明秦代在经济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农工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所认识。汉初一度放松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弛商贾之律”,实行农战分离,富民以安天下。武帝时实行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再次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使汉王朝的社会经济方式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看不见的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他认为这不仅不会使经济混乱,而且会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政管理」.班主任工作 位置互换的效果 一………………··刘诚指(二·10) 春种秋收又一年—·’……’……·’·’本刊编辑部(1·1)促进内因变化一分…·“’………”…’‘’墓凤琴(二’10) 新年寄语—………………………··(…·王凤峨(1·3)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冯 芳(1·10) 鼓舞人心的蓝图 一言一行不忘为人师表··;…··,………杨治口(l·11) —一我区教育事业十年发展总目标—…·(2、3·2)“三分钟”的启示—……………………:张玉峰(1·11) “231工程”实施一年多,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危机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思考加入WTO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新变化、新内涵等对中国教育的要求和影响 ,研究和整理来自美国的弗里德曼、罗伯特·赖克和来自拉丁美洲的艾德雷那·普格罗斯、罗萨·勃格斯等人分析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危机以及教育与国家危机的关系。这些分析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罗斯福上台一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