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昀菁  王瑾 《中国教师》2008,(21):60-61
<正>"衣裳"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常用的词,但我们读到《诗·邶风·绿衣》中的"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时,却发现古代可以把"衣裳"拆开来说,难道古时候"衣"和"裳"说的不是同一种东西吗?事实确实如此,古代的衣服主要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服饰制  相似文献   

2.
一、第2课《黄帝的发明创造》中提到的“下裳”是一种什么服饰,应读什么音? 本课说:“黄帝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有的造出了弓箭,有的制成上衣和下裳,有的做了鼓,有的翻成了照脸的镜子。”这里所说的“下裳”是指古人下身穿的衣服,跟“衣”相对。《诗径·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子的一种,但不同于今天的裙子。“下裳”应读xiàcháng。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下裳(-cháng):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二、何为“鹖冠”,武士冠上为什么要插有鹖毛? 第6课《“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说:  相似文献   

3.
“裳”字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3095.)中的注音只有一种,那就是“cháng”,我们先看一下《汉语大字典》对“裳”的阐释。“裳”:《说文》“常,下裙也。从中,尚声。裳,常或从衣。”chág《广韵》市羊切,平阳禅。阳部。(1)古称下身的衣服。《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日衣,下日裳。”……(2)衣服。《水经注·江水》:“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相似文献   

4.
一、衣着类古文中的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衣指上身所穿的纺织品,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纺织品,包括头衣、上衣、裳、足衣等。头衣就是帽,足衣指袜子。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裳。 1、头衣。冠: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与现在的有区别,不象现在的帽子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是将一个冠圈戴在头顶上。冠圈上有冠梁,冠梁上有褶子;冠圈旁有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领下打结。冠  相似文献   

5.
1.《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和《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中的“裳”,现行两版语文教材及配套教参均未标注读音,该“裳”音不能读成shang。当读成cháng。因为“裳”在古代作为与“衣”相对的一个词,意为下裙。《说文解字·衣部》中说:“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正韵》中说:“裳,‘陈羊切’,  相似文献   

6.
常用字辨证     
古代汉语上衣叫“衣”,下衣叫“裳”。“衣”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一件上衣的样子:上端是衣领,两侧是衣袖,底部是下摆。“衣”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用于左偏旁时作“衤”。原来是祭祀用的石制的供桌,甲骨文呈“”形或“”形,金文之后演变为“”(音qí,...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十二册第15课《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一些词语,如果理解错了,就会在解释诗句时产生偏差。“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里的“衣裳”是两个词:“衣”和“裳”。古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chang)”。所谓“下衣”,也不完全像现代人穿的裤子,而像今天妇女穿的裙裤,不过古人男女都穿。而在现代汉语中,“衣裳”是一个词,泛指衣服,  相似文献   

8.
古文字的“衣”字,是一件古代上衣的轮廓图形:上为衣领,左右为衣袖,中间是衣襟。所以“衣”字的本义指上衣。古  相似文献   

9.
(一)衣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或专指上衣。  相似文献   

10.
历岗 《小学语文》2010,(4):58-58
问:“初闻涕泪满衣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衣裳”的“裳”的读音是什么?“衣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人教小语论坛网友:热雪答:“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衣裳”的“裳”是指古代遮蔽下体的衣裙,读阳平chāng。在古代汉语中,“裳”没有轻声的读法。在现代汉语中,“裳”保留着chāng的读音,“裳”读chāng和读轻声意思不同。  相似文献   

11.
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或专指上衣。  相似文献   

12.
“衣”偏旁真棒!它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你看,它可以字的多个部位来构字。1.顶天的“衣”。指“衣”在上下结构字的上部。如“裔”等字。2.立地的“衣”。指“衣”在上下结构字的下部。如“袋、裂、装、裘、袈、袅、裳、裴、袭”等字。3.居左的“衣”。指“衣字...  相似文献   

13.
在《三峡》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强调重点实词时,常有把"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翻译成“下衣”的情况。窃以为,这样翻译欠妥。“裳”的本义虽然是"下衣",但在这里却不能这么解释。而应该用其引申义“衣服”。因为翻译成“下衣”明显不合逻辑,哪有人把裤子哭湿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秦风·无衣》,把“与子同袍”注译为“我和你穿同样的战袍”,“与子同注泽”译为“我和你穿同样的衬衣”,“与子同裳”注释为“我和你穿同样的下衣”,这样的翻译符合诗意吗? 先看诗题,“无衣”就是没有衣服。(《唐风·无衣》中的“无衣”也是没有衣服的意思)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一种可能是劳动人民在统治者残酷的剥削、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8,(5):51-51
一件衣服,衣居上,裳为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荚蓉以为裳……”玄衣缥裳用十二章纹,玄衣即黑色材料的衣服,缥裳即红色材料的围裳。一般上衣纹样用绘,下裳纹样用绣。  相似文献   

16.
香蕉     
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喜欢高处讲故事,挂在树上真神气。少时喜穿绿衣裳,老来都穿黄色衣。你们猜猜是什么?甜甜香蕉在等你。香蕉@赵耀昌$江苏省无锡市厚桥镇嵩山小学~~  相似文献   

17.
成语内容广泛,以衣着服饰为例,许多成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服饰的发展和穿着礼俗的变化。如成语“衣冠楚楚”表示服饰整齐漂亮,由诗经中的“衣裳楚楚”演变而来。“衣裳”在今天来说,泛指衣服,但在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即裙),到了汉代又出现了“胫衣”(裤),这种穿着形式成了服饰的规范,如果颠倒着穿,就不合礼制。成语“颠倒衣裳”就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衣着与今天有较大的差别。衣着包括头衣、上衣、下衣、足衣。此外,古人还有与今天不同的一些服饰。分述如下:一、头衣头衣,即头上的服饰,它不单单是帽子。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biàn)、冕、平民戴帻、即巾。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即男子长到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同时起别名,意味着从此就是大人了,社会与家庭都将按成人来要求他。加冠又叫弱冠。《祭妹文》:“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所以后世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冕的形制和一般的冠  相似文献   

19.
弄璋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即圭璋,是古代朝聘、祭祀时所执的玉器。以“弄璋”称生男孩,祝他长大后为王侯执圭璧。  相似文献   

20.
对《木兰诗》中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很多人把握不好“裳”字的读音,不知道读“cháng”,还是“shang”。我认为读“cháng”更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