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我区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尤为普遍,因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和经商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出现了大批无父母监管的孩子,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意在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探索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育环境,实施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5.
朱万民 《考试周刊》2009,(52):20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打工赚钱,将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几年,"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学生总数中占的比重逾半数.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及教育者的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了一只只"孤雁".这一新生特殊群体的教育似乎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打工热潮的过去,留守儿童从2013年全国妇联公布的6102多万,到2016年经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公布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后统计的902万,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016年经历锐减。经过国家数年努力和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变,留守儿童数量在锐减,但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还在困扰着我们。小学正是思想启蒙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父母作为思想启蒙第一教育者,父母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父母长期陪伴,孩子心理难免会出现或多多或少的毛病,这一直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阻碍当代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造成父爱和母爱缺失.加上学校教育失衡,大多数孩子就会出现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8.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2):47-48
"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也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但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赚钱养家,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出现了新的形态,有些留守儿童问题更为隐蔽,需要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格外关注,我学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做出切实改进。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监护和关爱,这些留守花朵,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习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隐忧,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如何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这是构建学校和谐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年来,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努力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同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成长发育最需要关爱之时,父母却为谋生计远离家乡,外出打工。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孤独地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就我校而言,有高达百分之二十的孩子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失了家庭教育,这就进一步导致他们性格的缺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状态以及心理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仍然留在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长期的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个尤为突出的难题。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潜江市教育局利用暑期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三谈心”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是与负责抚养的“隔代老人”谈心。全市各学校的所有教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了解这部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各班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谈心。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这些孩子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感受更多的温暖。三是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谈心。要求学生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或打电话,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让在外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进城市,这使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孩子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情感关注和呵护以及隔代教养带来的种种弊端,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多种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攻击、厌学等行为问题,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无法给予情感陶冶。这门课可能也只有我们教师能帮助补上。通过师爱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在教育生活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而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却存在着父母双方或单方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原籍。由父母一方的祖辈进行照顾,而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一般留守儿童有所区别,他们本身已经有了独有的特征,这就需要根据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心理特征而开展心理干预,本文先分析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接着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此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97-198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把子女留给老人,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些留守儿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儿童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长期缺位给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价值观、心理、教育、生活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进而引起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现状的研究,对绘画治疗在留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