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的发展壮大与对东方地区文化的认同是紧密相关的.早期的秦民族因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限制,在吸纳东方地区的文化时采取了被动的态度.秦穆公以后,以进取的态度吸收东方文化中的精华而使本民族迅速崛起.秦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多方面,在制度文化上主要继承了东方地区的分封制、舆服制和官僚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吸收了东方地区的法家文化、儒家文化等,使秦的统治思想呈现出庞杂的现象.秦民族积极吸收东方地区的文化,使秦迅速具备了统一天下的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楚、秦墓葬所反映的葬俗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楚、秦葬俗的区别与联系,楚、秦两个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葬俗,两国文化都受到周文化较深的影响,但由于两国兴起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他们都较早地突破了周礼的羁绊,在这方面秦国比楚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3.
大量证据表明,秦与山东诸国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歧视现象。山东诸国对秦的歧视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秦在统一之前,对来自山东诸国的移民实行了歧视性的政策;秦统一以后,同样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徭役制度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文化的差异、国力的盛衰变化、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是造成不同时期双方相互歧视的主要原因;而秦朝兼并征服式的统一模式则是秦统一以后对原山东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的重要原因。这种相互歧视阻碍了秦统一战争的进程,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也使秦末人民的反秦斗争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4.
"天水历史文化丛书"一套十册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雍际春所著<赢秦故园--天水秦文化寻踪>作为"丛书"中的一种,是一部雅俗共赏、颇有学术价值又特色独具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现了其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内容的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6.
在秦代之前,凤是众多民族的氏族图腾符号,人们以各种抽象符号的手法表现凤纹造型。从秦汉开始,凤纹造型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前期凤纹艺术文化历史的积淀下厚积薄发,进入了具象写实的装饰时期。本文试图透过凤鸟纹样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根据秦瓦当凤鸟纹样的特色,揭示秦凤纹装饰特征的演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秦王朝的政治建制 秦兼并六国,结束了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在文化上落后于六国的秦,通过军事行动实现了它的霸业,  相似文献   

8.
咸阳任家咀秦人墓地发掘的242座墓葬,依照仿铜陶礼器墓和日用陶器墓两大类,以及两者之间可对比的器物,约略分为六期。任家咀秦墓出土器物反映了秦与楚、晋、周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史实,同时反映了秦迁都咸阳前后实施变法的历史背景。整个墓地从春秋至秦统一,延续时间长,中间无缺环,出土器物丰富,对于建立秦墓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里耶户籍简来探讨秦户籍的内容,秦户籍中反映了姓名、身份爵位、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里耶简每一枚户籍简记录一户人口,分五栏登记,反映出秦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的,各户籍贯均为南阳里,这种户版就是乡保存的户籍,反映出乡里是秦户籍的基层组织管理实施单位。  相似文献   

10.
《秦与楚》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楚学泰斗张正明先生的遗著,全书系统比较了秦文化与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性格、文明兴衰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分析。以《秦与楚》为例,从三方面探讨了张正明先生在文化类型比较研究上的叙事原则,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秦有重法的传统,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反映出法家思想在富国强兵方面的积极效应。秦朝建立后,实行的仍然是法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法家思想与秦的结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具体的现实语境。在先秦诸子中,虽然不乏直面现实的思想家,但他们给出的救世方案,其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解决经济问题。法家的长处恰恰在于抓住了最根本的富国强兵问题,而儒家由于保守的历史观和抱守残缺,缺乏真正有分量的大儒对儒家思想进行适时改造,这种思想上的局限,造就了秦政治文化的单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主要就秦观与北宋柳永、苏东坡、黄山谷诸家词进行比较,以证明秦观在当日词坛的重要地位。 一、秦观与黄山谷词 陈师道在《后山集》云:“退之(韩愈)以文为诗,子瞻(苏东坡)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秦观)黄九(黄山谷)尔,唐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殿试结束后,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乾隆觉得,新科状元非此人莫属。但是,当乾隆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不由得犹豫起来,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  相似文献   

14.
秦朝末年 ,陈胜、刘邦、项羽三支反秦势力构成了推翻秦王朝的主力。但他们各自的出身、社会地位不同 ,决定了他们反秦的出发点各异 ,形成了各自的反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大量的楚墓和秦墓,并进行了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考察。认为楚人和秦人的族源都不是单纯的,不同的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楚文化和秦文化。相比之下,楚文化远较秦文化多姿多彩,丰富灿烂,但晚期流于浮华、柔弱;秦国的文明程度虽不及楚国,但一直保持着朴实、俭约、苦干的民风。正是这些文化差异,造成了楚国和秦国一亡一王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云梦秦简的出土极大地促进了秦法制史研究的繁荣。但由于对秦法律 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秦法制史研究在方法论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并因此妨碍了秦法制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秦文字上承商、周文字,下启今文,从文字学发展史来看,秦文字既是中国古文字之终结,又是今文之发端,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此对秦文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秦文字的发现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使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秦文字的出土和研究情况;并对秦文字的最新研究状况、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史记》本纪、世家均记载秦、赵同祖.李学勤先生根据整理清华简《系年》的最新发现,在这篇序言中首次提出:秦、赵固然同祖,但其文化可能有同有不同,于历史上的影响也不一样.这个问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曹阳 《黑龙江教育》2013,(12):20-21
《陈涉世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本文主要叙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队迅速发展壮大的形势。文中塑造的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历来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诚然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开启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先河,给被压迫者的心灵注入争取平等自由的源泉,更留下了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司马迁为他做传记并归入世家之列,又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