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安在成渝经济区中享有政治、区域和资源三大优势,在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必须全面审视自己,找准自身的定位,科学可行的发展融入路径,建立起融入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的长效战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提供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撑。通过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协同程度不断提升,但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群高等教育的一体化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深挖问题及成因,探索提出编制一体化发展规划、促进量质双提升、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健全协同治理框架等举措,以加快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广大中部省份路网的基本建成,对路网建成期区域交通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首先从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建设速度、总体规模、运输效率、安全水平、交通管理等方面对路网建设期、建成期、成熟期的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网建成期的工作重点.进而从提升运输效率,改善安全状况、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体系3个层面,提出了若干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构建了路网建成期的区域交通发展对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河南公路交通网络,运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栅格成本距离分析,研究河南省各个区域到其最近城市节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河南省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时间阶段,可达性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多极格局且具有稳定性;处于河南几何中心的郑州、许昌可达性值一直相对较低,边缘地区的可达性值相对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从可达性变化速率来看,区域可达性变化速率呈v型降低,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1995—2001年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在此阶段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各区域可达性;2001—2007年可达性值提升较1995—2001年不显著,且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与道路改建有关,整体可达性变化速率慢;2007—2014年可达性值改善优于2001—2007年,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总的来看,边缘地区可达性值变化速率比中心地区变化速率快,区域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可达性初值有关,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国家政策以及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益是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增强区域交通可达性.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年份在构建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节点全域可达性、日常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省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及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组织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最发达的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望建设成为我国第四大组团式城市群。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我国现有三大城市群容纳力有限,发展第四大城市群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成渝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城市群基础、经济实力和客观条件,最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第四大城市群,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成渝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城市化"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对云贵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应该针对"城市化中心区域"和"城市化边缘区域"进行有区别的战略设计,前者以发展城市群为战略目标,后者则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导小城镇建设,以城镇为中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创新空间联系的相关理论,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重力模型和最大引力线测算成渝城市群城市间创新联系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内部的创新节点城市.研究发现:重庆市、成都市、绵阳市为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较为活跃的区域,眉山市、广安市、资阳市创新活动最为薄弱.区域创新联系强度逐年增强,呈现出以成都市、重庆市为一级创新节点城市,德阳市、自贡市为二级创新节点城市,内江市为三级创新节点城市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双城经济圈"概念的提出,使得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港珠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对两地经济发展无疑起着加速推进的作用。从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建设出发,通过客观分析其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提出乐山旅游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路径: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全域旅游,突出规模;文旅融合,突出差异;联盟运作,突出品质,为乐山唱好"双城记",融入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渝"后花园",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可达性分析的土地利用优化和交通系统优化满足了不断增加的交通需求,适应了出行行为的新特征。本文以武汉市道路网络规划为例,阐述在交通规划中如何使交通网络布局与交通承载力、可达性相适应,实现路网布局与交通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