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薛颖 《新闻记者》2006,(12):53-53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共同关注》节目。但是,2006年9月11日播出的这期节目,却让笔者对《共同关注》节目产生了些许怀疑。这期节目播的是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的心愿,事情是这样的:十几年前,一个叫方芳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因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了年事已高的婆婆。没想到,婆婆在方芳打工未归的情况下,就将孩子送了人。从此,方芳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女儿。方芳在寻找女儿未果的情况下,怀着对女儿的思念另嫁他人。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04,(1):68-69
节目平台:以市场为主导,先试点后推广高建民(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平台筹备组负责人):中央节目平台试播2003年12月1号到期,由于很多技术和运营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付费可能是下一步的事情。目前,中央节目平台的运营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得到认可,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尽快在“运营”这个层面上完成与地方网络的对接,现在我们已经选择了技术搭建基本具备的上海、四川和重庆三地进行对接工作,在这几个地方做好付费试点,确定模式之后再推广。至于中央平台  相似文献   

4.
电视健康节目,对于社会健康知识的宣导价值以及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效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电视健康节目的编排与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电视健康节目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索电视健康节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电视资源的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节目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存在着再利用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时代。(一)这里把节目首次播出和相隔时间不长的重播称做一次利用;把相隔较长时间的重播,对已经播出的节目内容重新进行编辑,对已经拍摄、但尚未被利用的节目素材进行剪辑,或把节目制作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乃至对节目的文字资料进行处理,出版相关的书籍,上互联网等统称为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做为电台综合性文艺节目的编辑,每年都为参与全国评奖节目绞尽脑汁。2001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广播交流会。印象最深刻的发言是原山西文艺台台长赵随意先生的《广播综艺节目怎么办?》。这篇发言稿不仅务实,而且袒露了广播综艺节目编辑为参评节目进行探索所付出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熊琼 《新闻前哨》2001,(11):38-39
随着国民公休制度的实施,人们的节节假日是越来越多了,“五·一”、“十·一”、春节和每个星期的双休日以及一些农历的节日等。这对于从事电视新闻的人而言,如何在假日发现新闻、采编新闻,使我们的新闻节目更具有可视性,从而充实荧屏、丰富人们的假日生活,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就成为值得探讨的主题。 做好假日的新闻节目,首先是广大电视受众了解时政的要求。我们正迎接知识经济的大潮,利用节假日进行“充电”,是适应现代社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要求。不断从网络。电视、报纸及杂志上获取新的资讯,是更新知识的应有之义和当…  相似文献   

8.
董惠君 《视听界》2000,(1):48-49
少儿节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节目,也是比较难办的节目。正确理解节目的个性特点,是关键一环。为了使节目办出特色,有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有一种意见认为,少儿节目应该办得“老少咸宜”。即适合不同年龄受众的口味,皆大欢喜。持这种看法的人还列举社会上有若干若干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收听或收看少  相似文献   

9.
宋烨 《声屏世界》2003,(5):49-49
从目前我国大陆各级专业电视频道发展的速度看,要解决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仅靠自产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引进节目并重新进行包装,这类节目只要编导具有品牌意识,精心制作,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品牌节目,精品节目。如何在包装节目中融入品牌意识,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何波 《传媒》2003,(3):19-20
目前,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4.1%,全国总共1983个电视播出机构,每年向广大的观众传输着1047套电视节目。承担着如此浩大的电视节目播出任务,我国电视现有的节目源主体主要有三类:电视台内部自制;社会上的节目公司制作;从国外购买。  相似文献   

11.
喻舟 《国际广播》2002,(12):46-47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产业化的进程加速,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地方电视台在各种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就自身定位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办出特色.吸引受众是地方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服务性.贴近性.认真研究本地受众收视心理.进行本土化定位.是地方台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陈章华 《声屏世界》2003,23(7):36-37
“二五普法”时期(1991年———1995年),法制类专栏节目开始在电视媒体中初露头角,至“三五普法”时期(1996年———2000年),该类节目在全国迅速升温、普及。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这一非黄金时段的法制节目,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成功开创了中央电视台新的收视高峰段位,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观众。各地电视媒体中诸如“法制经纬”、“法制视野”、“拍案说法”、“金剑之光”等等,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应该说,“二五普法”时期的法制节目大都带有遵命行事的意思,政府部门为了普法的需要,要求电视台提供一个窗口,使普法宣传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以其声像并茂的双重效果,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愿望,这就形成了对广播的巨大冲击。但是,广播经济方便、广泛快捷、信息量大随时随地都能够收听,也决定了它仍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大众传播形式。广播节目作为以文字语言、音响、音乐等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艺术,其作用的发挥完全依赖于人的听觉。因此,要适应听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关键是要提高广播节目质量,增强节目的可听性,使人愿意听,并能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立意要新,思想要深 广播语…  相似文献   

15.
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并诠释其基本的思想和理论是党和政府交给传媒的任务,也是广大受众对我们的要求。那么,如何将这些政策性、原则性、理论性极强的内容用电视的手段表现得令人喜闻乐见,需要我们电视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以下是我在参与了大型电视理论节目《别无选择》的采制之后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电视节目有所不同的是,谈话节目的特点,是坐在演播室里“谈”,而不能利用其他科技手段来增加可视性,这就要求谈话的内容必须能吸引住人,否则观众立即就会调换频道。根据两年来办谈话节目的体会,我认为:策划是谈话节目的灵魂。 一说策划,很多人以为策划就是计划,是可以在小组会上开出来,是集体完成的,或是某个领导一句话可以解决的,实际上,这是理解上的一个误区。现代策划,更讲究个性的发挥,它有时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灵感、才华、有时一些策划,外人几乎无法参与,因为它可能太具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 ,在策划、制作广播的家庭教育节目过程中 ,对怎样在众多媒介的竞争下发挥广播的优势 ,实现设立这档节目的初衷 ,我有一些思索和体会 ,现粗浅归纳如下 ,或许有益于广播界的同行以及关心家庭教育节目和家庭教育的人。一、注重事例的运用广播中的家庭教育节目内容的骨干应当以各种通俗、生动、具体、动听的事例为主。其理由如下。1 .诉求对象的大众化和多层次性。广播是以声音为信息承载体 ,诉诸人们听觉的传播媒介。只要具有听觉能力皆可通过它获取各种信息。随着接收设备的便携化和广泛普及 ,它的可能接收人群已大大高于其他媒介。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如何办好电视旅游节目,也越来越成为电视工作者所注重的话题。本文拟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看法。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为办好电视旅游节目提供了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新闻天地》2003,(6):46-4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电视台做经济专题节目,使我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回想起在5年新闻采访中的东奔西访,"节目如其人",我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寻求着经济专题的规律。在我的理解中,理性是经济事实中凸现的富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不以采访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感性则是采访者为避免说教,提高专题鲜活而进行主观"包装"的手段。两者在经济专题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20.
要准确地为广播社教节目进行定位和分类,单靠广播学自身的理论足难以做到的,我们必须借助于其他基础学科去分析论证,才能取得社会公认的标准。在这里,我们想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广播社教节目的内涵与本质,为它准确地定性;用逻辑学的观点去分析广播社教节目的处延与范围,为它科学地分类;用美学的观点去审视广播社教节目的形态与形式,准确地把握它的表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