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韩语和汉语中的并列选择问句 韩语和汉语都有问话者列举几个答案,让答话者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选择问句.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所以他们的选择问句在组成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例如:  相似文献   

2.
1、引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选择问句,可分一般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两类。这两类都有带关联标记“还是”与不带“还是”两种形式,因此共有四种格式: A.X还是Y? B.x,Y? c.x不/没x? D.x还是不/没x? 选择问句中的同指成分都可按一定规则删除,但不同格式的删除规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选择疑问句就是提问者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答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如:—CanIkeepthebookfortwodaysorthreedays?—Youcankeepitforthreedays.也可以都不选择。如:—Shallwegobybikeoronfoot?—No,let’stakeabus.按结构,选择疑问句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一般疑问句+or+一般疑问句”。如:—Isitrainingorhasitstopped?—It’sraining.但是,如果后一个问句与前一个问句含有相同的成分,则后一个问句中的相同部分通常要省略掉。如:—Doesshegotoschoolbybikeoronfoot?—Shegoestoschoolonfoot.这类选择疑问在朗读时,…  相似文献   

4.
从合成动词的构词特点看,韩语和汉语有很多相同之处,但韩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因而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在词语的构成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别分析韩语和汉语中的合成动词的结构特点,总结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NMET’95单项填空中有两个重点考查不定式中原形动词的省略的考题。 30、——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Not at all____. A.I've no time B.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I’d be happy to 答案为D。 35、The boy wanted to ride his bicycle in the street,out his mother told him A.not to B.not to do C.not do it D.do not to 答案为A。 以上两题的正确答案均为省略了动词不定式中的原形动词而保留不定式符号to的形式。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不定式中原形动词的省略并熟炼地运用它是不易选对正确答案的。 下面就不定式中原形动词的省略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动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着手,着重分析了语篇中英语和汉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但英语的实义动词省略比汉语多;汉语的动词性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并论述了比较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在教学中和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语词汇系统中,汉字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汉语和韩语同形词也有较多的数量。本旨在通过两本两国代表性的词典所收的词条对比,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特点。从汉语和韩语同形词的类聚对应特点来看,固有词和古语词的历史词语、书面上的言词语和名称在汉语和韩语同形词上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理想是我们奋进的内在驱动力,一个人的抱负有多大,往往会决定他的潜能可以发挥多少。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吗?你是安于现状,还是有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从a、b、c、d、e五个答案中选择最适合你的一个。1.每次考试后,如果成绩与你希望自己达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谈正文之前,先得给正反选择问句正名和给这种句子末尾的否定词定性,因为只有名正性定才能言顺。选择问句可分两类:并列选择问句和正反选择问句。并列选择问句是问者提出并列的而不是正反相对的两项或多项供人选择回答,如“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你还说这些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英汉语中典型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入手.分析了动词短语省略的三个特征--严格与宽泛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和混合解读,同时通过分析英汉语_申展现这一特征的其他结构.指出这一系列特征只能是动词短语省略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并不能成为判断动词短语省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诚”、“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的形容词诚和动词果分别通过隐喻和语用推理发展为表真值确认的语气副词。表确认义的诚、果可以出现在是非问句和选择问句中,伴随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的演变,诚、果发展出到底、究竟义,使用范围扩大到特指问句。近代汉语以及中国境内的某些语言/方言里也存在着真值确认>到底、究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提议(making suggestions)是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较为常见的话题之一。了解、掌握一些“提议”交际语言,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及英语测试水平。下面介绍一些有关“提议”的语言知识,供你学习时参考。 1.以反问句的形式提议。例: 1)Won’t you come in and have a rest?’ 何不进来歇一会儿? 2)Why don’t you try a second time? 为什么你不再试一下呢? 以特殊形式的省略问句来提议。这样的问句有a)Why not 名词/动词原形…? b)what about 名词/动名词…?例: 1)——I’m not interested in this red pair of trousers.我不喜欢这条红裤子。  相似文献   

14.
汉语动词按时间特征可分为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在句法平面,否定词与"了"共现的格式对汉语动词具有选择性:持续类动词可以无条件进入,非持续动词必须有条件地进入。同时,汉语的"不……了"和"没有……了"与韩语的"…■…■""…■…"对应也较工整。语用平面中,汉语否定形式基本不受语境的干扰,而韩语则有时要通过产生新的否定方式来满足语境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初中生辅导》2010,(11):29-30
在初中英语中我们常用到have这个动词, have是英语中最活跃的动词之一,它与不同的词搭配表示不同的意思。如:have a meeting(开会),have a rest(休息),have a class(上课)等。你可知道have构成的两种特殊句型吗?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明了。1.have+宾语+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该句型中作主语的"人或物"让作宾语的"人或物"去做某事。此时的宾语与省略to的  相似文献   

16.
先考考你: 1.谁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太阳? 2.以他为代表的文学时代叫什么? 以上两题的答案分别是:普希金和黄金时代。如果你都答对了,那么恭喜你,你对俄苏文学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再试试第三道题:相对于黄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的第二个繁荣时代叫什么? 答案是:白银时代。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文言句法的一些特点》一文讲到“省略宾语”时,先举了如下的例子: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6)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接着解释道:“宾语指上文说过的人或者事物,可以省略(如果补上,就用“之”来表示)。这种宾语,象例(4)和例(5),在两个动词之间的,它是第一个动词的受动者,又是第二个动词  相似文献   

18.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未知数设多少个为好?是多设几个好,还是少设一些为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下面这道题,可设四个未知数,也可以设三个或二个,甚至一个未知数,你相信吗?请作一些比较.题有四个数,其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与第三个的平均数,第三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与第四个的乘积,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分析设几个未知数,就列几个方程.解1(设四个未知数)设这四个数为a、b、c、d,按题意可得四个方程:b=a+c2,c2=bd,a+d=16,b+c=12.设四元(未知数),列方程组方便,但解起来费时.解2(设三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9.
省略是汉英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语篇分析中可以细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两个译本对比分析发现,汉英语篇省略的使用倾向不尽相同:汉语语篇多省略名词和连接词;而英语语篇则多省略谓词性成分。这是由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是欧阳修《伶官传序》(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 )中的句子。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这个句子的解说值得商榷。《用书》的“课文说明”里说它是两个设问句 ,“关于练习”中又认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是反问句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是一般问句 ,整个句子是选择关系的复句。显而易见 ,上面的解说前后矛盾 ,莫衷一是。我们认为 ,这个句子是一个用选择复句的形式表示的反问句。首先 ,从这个句子的构成看 ,两个问句是选择关系的复句。“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