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吐蕃族源“西羌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在吐蕃族源问题上持"西羌说"的一例——《羌族史》中观点和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其存在着对《后汉书.西羌传》中一段文献资料的误读,列举了误读之所在,进而分析了误读产生的缘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建立在此误读之上的吐蕃族源"西羌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起凤,浙江海宁人,光绪末年曾在书院任教。一次,他用策论考学生,发现试卷中有人引用“首施两端”一词,以为是笔误,即改作“首鼠两端”。结果“书院大譁”,有的竟至“贻书嫚骂”侍獬鲈谀睦锬?原来学生并未写错,其出处载《后汉书·西羌传》、《邓通传》和《乌桓鲜卑传赞》,里面不但赫然写着“首施两端”,而且注明“首施即首鼠也”。当然,朱起凤也不是持之无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书·灌夫传》、《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的羌人是在西汉之后才有的。岷江上游的羌人聚居地长期流传《木姐珠与斗安珠》和《羌戈大战》这两部长诗,其内容不仅与羌族历史有关,而且可以认为是对岷江上游自古有羌人的证明。《后汉书·西羌传》《新唐书·吐蕃传》等古代文献及现代考古也证明岷江上游自古就有羌人,这些羌人有相当部分是从西北迁来的。古蜀国也起源于黄帝的子孙,属于古羌人的族系。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陶谦传》与《曹瞒传》中有曹操屠泗南三县的记载,然而分析史料,却发现两部史书对于此事件的记载颇有出入,查阅其他史料,则分歧更大。粗浅辨析后,认为以上二传关于此事件的记载皆不实,曹操征陶谦时并未去过泗南三县,更无所谓屠此三县。  相似文献   

7.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秘藏的经典,尊称盘护为始祖盘王,号龙犬,所生六男六女评王赐予十二姓,异姓婚姻。因非正史承载,历代史官未予采信。范晔《后汉书·南蛮传》讹传瑶祖曰盘瓠,是狗种、犬类,所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皆无姓氏。历代步其后者云集,成为封建上层的主流意识影响至今。文章从查证源头入手,分辨史料真伪,旨为盘护正名,以正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8.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秘藏的经典,尊称盘护为始祖盘王,号龙犬,所生六男六女评王赐予十二姓,异姓婚姻。因非正史承载,历代史官未予采信。范晔《后汉书·南蛮传》讹传瑶祖日盘瓠,是狗种、犬类,所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皆无姓氏。历代步其后者云集,成为封建上层的主流意识影响至今。文章从查证源头入手,分辨史料真伪,旨为盘护正名,以正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9.
《魏书·高句丽传》是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之一,高句丽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它具有承前启后的史料学价值,表现在三点:一是《魏书·高句丽传》在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中地位特殊,二是其史料广被后代史家或史著所认可和传承,三是它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高句丽传》成传模式。  相似文献   

10.
《契丹国志》中卢文进史料分见于卷1《太祖大圣皇帝》、卷2《太宗嗣圣皇帝上》与卷18《卢文进传》等处,共1119字。考其史料来源,卷1、卷2中相关史料基本出自《资治通鉴》;卷18《卢文进传》照抄《南唐书·卢文进传》,《南唐书·卢文进传》又照抄《新五代史·卢文进传》。应慎重对待《契丹国志》的史料,应在进行史源学的辨析后使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阿坝州近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新资料,茂县和汶川花灯戏中歌颂大禹唱词,以及重庆云阳新近出土的东汉景云碑等说明“禹兴西羌”说及“大禹文化西兴东渐”确有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旺莽传>作为<汉书>的"第一巨篇"、"第一变体",在历史编撰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体例上"名为列传,例依本纪",纪年上"纪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传终全书,别为一代",且"广收文诰,为文增色".这些别识心裁的编撰特色,使史家能更全面、真实、深入,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也使<王莽传>成了体现<汉书>历史编撰成就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左传>记录的历史人物大约有一千四百多人.由于受编年体结构、分年记事的局限,<左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分散在各年的记事融合而成的.其中,一种是由分年记事逐渐展示某一人物的性格,从而构成完整的形象,属于"累积型"人物形象;另一种是仅记写一件事即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或表现其性格特征的,可称为"闪现型"人物形象.而且<左传>的写人,开始使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表现人物性格的要素或其特征性行动.<左传>在写人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性,是后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小说人物描写的源起.  相似文献   

14.
或称“文章志”为作家传记,不确。《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章志”一类在“簿录篇”,为目录书;“文章志”一类书的作者在秘书监任职,工作之一就是典校图籍,登记目录;《后汉书·文苑传》所承绪者应为《文士传》一类;“文章志”一类书多关注对作品评价乃至对作者文学事迹的整体关注;“文章志”与总集、别集编撰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1993年2月在东海县君湾村发掘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家族墓群一处.其中6号墓为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出土的木牍竹简极有历史价值.本文对竹简中的西汉俗赋<神乌傅>的发现予以初步释读,并对<神乌傅>的特色及其文学和书法的成就予以研究,突出了<神乌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宕昌新石器时代的民族考古主要是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宕昌羌人在商周时期跟随武王灭商,为秦汉西羌的一支,汉建羌道,晋度;晋朝建立羌人政权-宕昌国,北周灭国建宕州。明清将西羌改称西番,清晚期至民国划分为藏。现代意义上的藏语实际就是古羌语的延续;羌是藏的前身。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熔铸的不朽诗篇,昭示了光明的理想。为了丰富屈原的伟大形象,这里用翔实的史料,明证屈原遭谗被疏的复杂性,希望当今史学家能根据历史的轨辙,增删《屈原列传》,以求证历史的本源。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史"内涵包括叙写历史事件、反映个人遭遇、展现时代画面等三个方面,风格上又具有的"沉郁"的特点,韩偓诗歌符合上述内容,所以韩偓诗歌可以称之为"唐末诗史",韩偓是杜甫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沉吟楼诗选》影印本之末,有一篇“虞山俞鸿筹”所撰“读后记”。俞鸿筹的言论,多源自陈登原《金圣叹传》,并存在不少以讹传讹或语焉不详的问题;其中有关文字,经过《金圣叹全集》的标点,更是放大或增加了俞氏的错谬。本文对“读后记”所涉各条史料逐一予以考论,兼议《全集》对此文的标点失误,并对俞鸿筹其人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