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大灾难事件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人群的心理带来严峻考验,大学生本身面临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文章通过分析灾难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援助的干预机制,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重灾后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大学生尽快地恢复心理健康,更好地恢复和维护灾难发生后高校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2.
灾难的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应激理论有助于理解灾难对人身心的影响。个体对灾难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问题取向与情绪取向是主要的两种应对策略。对灾难应避免消极反应进行积极的心理应对,国家亦应建立完善应对灾难和危机事件的心理援助系统。  相似文献   

3.
心理援助是国家对汶川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经历重大创伤的灾民,会自我暂时迷失,会对自我产生困惑。绘画则是整合同一性的一个好途径。于是,我在灾区心理援助中突出了图画心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未管所 200 名未成年犯的心理援助需求调查表明,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方面所提供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注重监所提供人格品质和未来生存能力的训练。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援助,要完善和实施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构心理援助工作制度建设,增强家庭资源植入和情感抚慰,构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区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学生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学校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对减少灾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重建心灵家园意义重大.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就是根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构建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社会动员参与机制、评估或辅导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机制体系.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应遵循系统规划原则、客观实际原则、有效防控原则.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援助组织体系、心理援助执行系统、学校心理援助社会动员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宋振平 《江西教育》2005,(12):F0002
12月1日,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协会由11名师生组成的赴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深入九江县的新塘、涌泉、永安等三个重灾乡镇开展心理援助志愿活动,通过进行家访和座谈,宣传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心理创伤严重、灾难亲历者、遇难者家属以及直接参与救助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和相应的心理干预,并将学生的灾民紧急捐助的12000元及帐篷、文具等物品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估计,"5.12"地震后死亡群众的家属和受伤的灾民以及其他需要心理援助的灾民应该不下50万,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无论是自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14日和8月7日分别突发的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对于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来讲,这两次灾难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创伤。灾难发生后不久,心理专家纷纷奔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各大媒体也不断介绍心理援助知识和心理援助工作进展情况。有专家表示,灾后重建,不仅仅是大楼的重盖、街道的再修,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批心理援助队伍奔赴灾区第一线,对幸存者、罹难者家属、救援人员等展开心理危机干预,但是,有一个群体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身处灾区、亲历灾难,还要对学生进行灾后心理干预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援助是国家对汶川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明确要求实施心理康复工程,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这也是我们心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灾区心理援助的特点,调整了我们的咨询策略,使我们对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措施更具针对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了解其心理危机现状,是危机干预的第一步。通过对漳州地区高职院校1161名学生进行疫情一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为再次返校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调查得出结论:PTSD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为2.41%,各年级大学生存在PTSD的比例介于2%-3%之间;PTSD在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但是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生存在PTSD的比例高于女生;男生的症状普遍比女生的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可采用心理急救、应激晤谈、情绪稳定化、放松等应急心理干预技术,对相关人群实施及时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他们罹患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概率。在风险治理视域下,把握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着力构建“三体四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干预体系。即强调社会治理者在宏观层面构建体系,搭好平台,促进运行;心理专业人员在微观层面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干预;社会大众既要重视外在的心理疏导,也要加强内在的心理建设,从而实现“由心而治”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重大自然灾害的降临使人们措手不及,其所造成的破坏不仅限于我们的躯体和物质损失,更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幸存者的心理危机甚至形成严重的精神创伤。相关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危机干预临床工作者应该对此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以便逐步构建和完善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宏观应对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危机干预水准,有效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切实保障社会的发展、稳定与和谐.并且促进当事人的素质提高及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高校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组织领导、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四级网络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的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提升体系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安徽省三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以及高校心理干预体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干预体系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即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干预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三级干预协调机制及建立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保障机制、跟踪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17.
高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立危机干预机构,制定干预预案;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后期跟踪等手段来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构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既是常规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也是应对重大灾害性危机事件后学生群体对心理干预的需要的必然选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应以现有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为基础建构。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尽快建立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区(县)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使常设的学生心理干预机构得以完善,并建立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当前政府管理中的新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给灾难相关人员的心理留下严重的创伤。构建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论述构建灾后心理干预制度之必要性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并对构建这一制度的相关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s a group intervention using a feminist approach for women experiencing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or adulthood in order to measur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a group intervention and verifies whether effects are maintained over time. The present study relates effects of the group intervention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epression symptoms,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feelings of guilt and helplessness. METHOD: The sample consists of 26 women participating in a group intervention offered by sexual assault centers in Quebec (CALACS - Centre d'aide et de lutte contre les agressions à caractère sexuel). RESULTS: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obtained one week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group intervention and gains are maintained at follow-up 3 months later.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ticipation in the group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epression symptoms,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feelings of guilt and helplessness in adult women reporting sexual ab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