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机会窗口,提升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成为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在梳理和总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及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我国数字赋能型新基建产业、智能制造型高端装备产业、品牌主导型新消费产业和科学主导型产业等4类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针对性设计了“创新融合”“智造升级”“品质提升”和“提前卡位”创新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建立兼容互通的产业标准体系、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开放包容的先进制造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支持政策持续落实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2019年制造企业及新基建面板数据,探究新基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目前大量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对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尤为有利,并且在以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为门槛进行的检验中得到佐证;但产业集聚存在的拥堵效应会阻碍这一促进进程。从总体看,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与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地区和工业化水平上表现差异较大。融合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东部企业以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对中西部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省份的企业尚未显现促进作用;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会抵销部分融合基础设施之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样本期间内,仓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质齐升”,但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能从总体上缓解这种不利影响。当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跨越1.335的拐点后,增加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极大促进企业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可为重点规划布局新基建投入类型与企业绿色转型营造良好条件环境提供参考借鉴,助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背景下,我国新基建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缺乏具备综合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人才。当前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有力保证,通过分析国内外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制约我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理念更新不足、培养模式机制不够灵活、需求牵引不够明确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仍未完善等。分析高校科技智库具有跨学科专业的天然属性、跨机构领域的基本功能和跨培养环节的必然需求,基于西北工业大学建设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的实践,总结提出高校科技智库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面应注意发挥前瞻性与综合性、重视科学性与创新性、加强持续性与引领性等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明志  姚鹏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81-1389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建设的核心要求,而这需要产业政策的有效配合。基于一定的逻辑推演,探索性地建构了产业政策作用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结构和融合的三分框架。研究发现:(1)创新是产业政策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通道,并主要通过高市场集中度、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培育及重点产业政策实施形成作用。(2)政府的“赢家挑选”行为对结构变动形成一个初始冲击,并辅之以投资结构引诱、空间结构改善而最终实现结构优化,进而通过集中度改变、不良结构趋减传导至创新。(3)创新和结构的双优化,最后汇聚成融合效应,并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集群政策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粮食流通产业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效率,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从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创新组织体系、市场结构等角度剖析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与关键技术,优化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粮食流通技术创新制度,健全粮食流通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粮食流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数字闭环已成为产业新架构趋势,信息数据资源支撑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当前十堰市零部件主体产业成效尚未凸显.从多维度全方位分析当前十堰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围绕数字基建和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标准协作集成,以综合信息技术集和数字化协同源打造渐进式弹性组织,剖析数字化协同发展产生的带动溢出效应的路径机制.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共建产业增长极,促进产业纵向关联的规模集聚,构筑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全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数字经济的特征内在一致性的视角,阐释了发展数字经济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数字经济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数据要素协同机制、数字化发展结构性失衡、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国情,从深化机制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新政府与市场协同治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国家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美国在信息基础设施试验场方面的发展经验与后续影响,以及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时代对信息基础设施所提出的新挑战;然后,重点介绍了"信息高铁"计划的目标与思路,以及"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近期建设进展及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最后,展望了"新基建"战略下"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基础设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定了总体远景规划,其中新型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科学地协调科技、产业、国家治理和国际战略等多种要素,从而激发出系统性、可持续的创新与发展效能是抓住当前新科技革命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关键。文章以新型基础设施涉及的若干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判断为起点,研究了新型基础设施在构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产业与战略的协调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1)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在新农科建设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与区域特色紧密融合、坚持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紧密融合、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体系,探索实现农科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新农科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罗茜  王海燕  康志男 《科学学研究》2023,(3):413-423+463
以2001-2020年中国国家层面颁布的93项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数量、政策发文主体和政策焦点的变迁过程与演变特征进行归纳梳理。研究发现,自2000年我国出台首项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文本以来,单年政策发文数量伴随纲领性政策颁布呈现阶段性爆发式增长;政策主体变化表现为自十二五以来参与主体更多元、府际合作更频繁,即中央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政府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依五年规划和政策焦点分布将政策阶段划分为从无到有追跑期、创新能力培养期、产业规律重视期、发展质量提升期;政策焦点变迁过程总体呈现为早期注重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与发展,中期关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和产业创新链向系统化完善,近期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发展。政策演变逻辑为政府治理理念随着对集成电路产业特征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对已有政策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为例,从推动传统出版业的创新和转型、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政策体系和法律支撑、实施市场发展战略及优化人才战略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理论机理,并提出了加快布局新基建,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新产业,筑牢流域高质量发展底座;科学谋划新生态,筑实流域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推进数字经济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创新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意产业承栽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内涵,因而得到各国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各地由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不同,既不能沿用其它产业的政策,也不能盲目模仿其它地区,必须探讨自己的创新内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产业定位模糊、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政策目标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由文化与创意融合的政策创新定位、产业与空间共生的政策创新过程以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政策创新目标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创新内涵,为基于产业特性和区域特性进行政策创新提供了方向,并试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经济下行期叠加疫情影响,内外需受到双重挤压,各地在为老基建"补短板"时,不断发力推进以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有媒体记者在全国多地调研了解到,扩大"新基建"投资仍需破解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基建和产业脱节等问题。受访人士建议,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从培育相关配套产业链等方面着手,有效放大"新基建"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为发展数字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规范与引导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为了揭示不同时期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变迁的演进路径、内在逻辑与基本规律,本文在构建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1977—2023年国家层面颁布的数字经济政策展开文本挖掘与政策梳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历经萌芽、信息化、“互联网+”、数字经济四个演进阶段;(2)政策发布数量阶段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政策发布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3)政策焦点具有阶段演化性,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在关键历史事件推动下,数字经济政策重点从基础生产制造逐渐转向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以基础设施的代际飞跃为衡量,探讨了知识社会、智能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从形式与内容2个维度,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科技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国家安全与治理基础设施;基于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两大基础体系,探讨了面向2050年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成与结构;立足当前,提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投资计划、项目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政策创新4个维度,构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价值链驱动机制模型.以北京数字创意产业政策为例,结合政策年份、政策工具探讨价值链作用机制.从产业构建、区域带动、国家引领三个模式,构建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价值链增强回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进和发展现有"创意指数",量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效果。从市场需求、企业主体、平台建设、政策环境四个促使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动因出发,从十一个领域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数,涵盖消费基础、市场体系、对外贸易、规模效益、技术能力、骨干企业、交易平台、人才集聚、行业自治、经济政策、执法保障等方面,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统计测算,重点分析浙江省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根据省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