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画色彩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是研究中国画绘画观念、形式语言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发展演绎,可以大体概括为:由丹青重彩———以墨当彩———融通中西。文章着重分析了西方绘画色彩与中国民间绘画色彩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运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术作为艺术范畴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并列为世界两大绘画体系。中国画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渗透着中国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中国画中的意境,在各个时期都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有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质疑。科技化的今天,摄影、电影以及电脑为主的现代美术形式表现技法的蓬勃发展,中国画的确显得脚步放慢了,但是中西文化应是相互交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的特征是绘画理念、工具材料及其衍生的笔墨技法三者的统一,任何单独剥离其中一种或将其对立进行中国画的革新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继承中国画的特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中华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画革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周倩 《文教资料》2009,(13):40-41
中国画自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顾恺之作为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对后世的写真型绘画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梳理,着重从顾恺之的绘画实践活动和绘画理论角度阐释了其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西方绘画与中国画创作审美观念的分歧,以及相互影响与融合的结果——现代中国画"写意精神"审美观的产生,从而揭示中西绘画交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始终紧密联系,它们同样富含人文色彩并承载着某些启发寓意。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它在艺术风格、文化品位、艺术思想、审美特征上,都对陶瓷绘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改变了陶瓷绘画的成长轨迹。本文针对中国画与陶艺绘画的异同之处进行讲述,指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基础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陶瓷绘画学习的重视,更好的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画。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对传统人画体系的误解导致了对传统“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片面理解,它对现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削弱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深度。本回顾了“工笔画”在中国传统(人)绘画中的实际发展,着重提出了“工笔画”在绘画形式和绘画态度上对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汤巍莉 《华章》2007,(8):88
中国画已经发展出一种理性和非理性合一的绘画,现代中国画家中,有许多是维护或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不接受西方绘画影响的.他们之中又分为两支:一支以模仿、传承前人技巧、风范为基本原则;另一支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出新,但他们的革新主要限于建树自己的独特风格,或给作品注入一定的新内容,而不是动摇和改造传统模式.这也是中国画教学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9.
元代绘画乃是中国画由宋代宫廷院画向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赵孟頫作为画坛领袖,其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画技典雅的书风,经典的理论都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色彩运用要注重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调制、自然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和设色技法等要领,探索中国画用色的新途径以充分体现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素描是当今美术学科中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技能。具有独特民族绘画风格的中国画专业也不例外,素描已成为其造型基础训练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中西方绘画意识及造型观念存在差异,导致中国画专业在素描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中国画的素描教学应该注重强化体现中国画特点的造型意识,做到中西方优长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中国画教学由于过多强调西画的写实风格,使中国画缺少灵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中国画教学应从立意,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学习传统绘画,开创独具特色的中国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强烈挑战和冲击。潘天寿认为,中国画和西方画是两个不同的绘画系统,只有各自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开拓艺术的新境界。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创造了雄放阔大、至显至奇的艺术风格,在绘画作品的用笔、着墨、构图和意境等方面都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彭家煌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影响的作家,其独具特色的小说在艺术上显示了强烈的绘画美,这种绘画美又主要体现了中国画的某些美感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本文从构图、色调、气韵等方面探讨了彭家煌小说艺术的绘画美,对彭家煌小说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在现代作家研究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绘画的世俗化倾向是传统文人画余绪的终结和中国画现代形态的肇始。从吴门画派到扬州画派再到海上画派,是中国画世俗化递进的三个重要阶段。从绘画本体上分析清代绘画世俗化的两个代表性画派——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我们可以从绘画的题材、色彩、形式等方面看到他们同文人画传统之间产生的变化、拉开的距离和世俗化严谨的清晰脉络。清代绘画的世俗化过程是社会形态从"农"到"工"的转型,是艺术家从"士"到"商"的转型,是文人画职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17.
戚彩霞 《文教资料》2007,(26):49-50
中国艺术的独特境界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崇拜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自然导致了生命哲学在艺术中的充分体现,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形式和观念。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生命精神的文化渊源,生命精神对中国画绘画形式的影响,以及生命精神在中国画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徐乐宇 《辅导员》2011,(22):71-71
相对于西洋绘画以"光分明暗面"的造型技法,中国画的毛笔、宣纸等工具非常适合于笔墨的应用和发挥,是中国绘画造型技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画的造型着眼于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20.
林风眠一生执著于艺术追求,他的绘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林风眠的色彩语言是当代中国画色彩中最具创新性的形式之一,他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绘画创作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