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且时刻不停地接受着太阳光的照射。有这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地球上就有了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即晨昏线(也叫晨昏圈)。地球上有经线、纬线、赤道、极圈等等许许多多的线,但没有一条看得见。唯有晨昏线,在太空中能清楚地观察到。晨昏线是两个半球的界线,然而昼半球总是大于夜半球。首先,太阳不是一个点光源;其次,地球外部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及其中的尘埃、水汽等对光有折射、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日出前,太阳还在地平线下6°时,天空已开始发亮;在日落后,太阳降…  相似文献   

2.
【判读内容】1.日照图中的关键线(1)赤道。赤道上的各地全年昼夜平分,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2)极圈。极圈是极昼和极夜现象最大范围时的界线,通过极圈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关系,可以确定日照图所示的日期。(3)晨昏线。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交界线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晨昏线的特性: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2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且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相似文献   

3.
一、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又叫晨昏圈。晨昏线的存在在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可分为晨线和昏线。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自东向西移动。使地球上某一点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叫晨线,使地球上某一点由昼半球转向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昏线。也就是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即“东昼为晨,西昼为昏”。  相似文献   

4.
一、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实际上是一个球面上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总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3.晨昏线总是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4.赤道总被晨昏线等分成两部分,所以赤道上总是昼夜等分。5.春分和秋分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平分所有纬线,全球昼夜等分。6.夏至和冬至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夏至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冬至南极圈以内为极昼。7.在一天当中,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的视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由东向西扫过地球。8.一年当中,随着地球的公转,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保持0°—23°26′的夹角来回摆动。其中夏至和冬至,晨昏线所在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最大,达23°26′。春分和秋分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的夹角为0°。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下,便出现了半个地球明亮,半个地球因背向太阳而黑暗的现象。我们把面向阳光的半球称为昼半球,背向阳光的半球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晨昏线也叫晨昏线圈。  相似文献   

6.
陈晗 《地理教育》2015,(Z2):103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暗的,被称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它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同时,晨昏线摆动于南、北两极点的两侧各23°26′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一、晨昏线的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一个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都是半圆。2.运动方向: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晨昏线以直射点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3.判读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线叫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线叫昏线。4.拓展引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最大夹角  相似文献   

8.
邓先武 《地理教育》2013,(Z1):108-108
<正>在太阳光照图中,晨昏线与经线有两种关系:一种是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一种是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在一个回归年内,晨昏线与经线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重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除春分日和秋分日之外,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是相交,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由此可见,晨昏线与经线在不同日期关系不同,且这两种关系不会同时存在。晨昏线与纬线则有三种关系:一种是晨昏线和纬线相切,一种是晨昏线  相似文献   

9.
一、两切点之外地区(极昼出现地区)的视太阳运动 这里的两个切点指的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之处.晨昏线与纬线只有在春秋分两天不相切,相切的纬线圈上为极昼或极夜.极夜地区太阳在地平圈以下,这里考虑极昼出现地区太阳周日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光照图的判读历来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失分点之一。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的重要界线,从晨昏线人手,挖掘晨昏线中所隐含的判读光照图的有用信息,对掌握光照图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有极大的帮助。一、晨昏线中隐含的重要信息1.晨昏线的基本概念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光照图与日期图的区别区别光照图日期图含义不同表示“白天”和“晚上”表示“今天”和“明天”界线不同 晨昏线(只有二分日与经线重合,其他日期与经线相交) 两条经线:180°经线(日界线,固定不变),0点经线(不断变化)范围不同 理论上昼、夜半球始终相等 “今天”与“明天”的范围不一定相等(太阳直射180°经线时相等)确定时间的方法不同  找两“点”: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 找两“线”:180°经线,0点经线(以此为参照点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快速区分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正晨昏线是地球在太阳光照射下所形成的昼半球与夜半球的交界线。晨昏线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状况、根据昼夜状况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深感头痛。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对晨昏线的概念、特点、判定和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究,概述如下。一、晨昏线(圈)的概念晨昏线的产生和存在是地球的形状和不透明  相似文献   

13.
1.区别昼夜、昼夜更替、昼夜长短 (1)昼与夜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所决定.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另一半球则是夜半球,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1.图1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北京时间为___时. (2)3小时前,日本东京某学校操场旗杆的影子朝向___方向. (3)在图2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晨昏线,并用平行斜线表示夜半球.  相似文献   

15.
一、地球公转图在分析地球公转图(见下图)时,要注意几个问题:①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②地轴左倾右倾都可以,地轴的北端倾向太阳一侧时为夏至日(即左倾左冬,右倾右冬);③夏至日时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时地球在近日点附近。例1读右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 ̄(2)题。(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东经70°B.东经90°C.西经70°D.西经110°(2)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解析:(1)西半球为夜半球,则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之间部分)为昼半球,12时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相似文献   

16.
地球按照迎着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不同,分为两个半球。迎着太阳的半个地球,能接受太阳的光照,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地球,被地球本身的阴影所笼罩,称为夜半球。昼夜两半球之间的界线,是一个圆圈,称为晨昏圈:  相似文献   

17.
例1读图1,已知AC为晨线,完成(1)~(4)题。(1)此时为_____月______日前后,北京时间是_____时,B点时间是______时。(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3)此日B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4)此时一艘轮船从伦敦驶往上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路顺风顺水B.一路逆风逆水C.地中海顺风顺水D.北印度洋顺水逆风【解析】(1)由AC为晨线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C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因此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故此日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B…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了昼夜半球,这就是日照图.日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一是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即通过地心.  相似文献   

19.
仲子良 《考试》2010,(1):43-44
【例题】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的风向将会是怎样的?( ) A.不发生任何变化 B.形成由南北两极与赤道间的单圈环流 C.形成夜半球中心区域与昼半球中心区域间的单圈环流 D.形成夜半球某区域与昼半球某区域间的单圈环流  相似文献   

20.
一、原理规律的理解务求全面到位 1.关于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问题.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它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23°26'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地球上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它纬线相交,相切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