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权”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使每一堂课成为学生的一次生命历程、发展过程。“对话”的课  相似文献   

2.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教材的分析、课件的准备,而忽视学生这一主体.要使备课真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服务,就必须以“学情分析”为起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动机、知识能力水平、认知倾向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3.
任振斌 《学周刊C版》2011,(8):169-169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而“人文性”基点就在于一个“情”字。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可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更不可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对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生命回归,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次深刻革命,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则是一次全面挑战。“对话”的本质,就是要还语文鲜活的生命本源,激活学生的主观世界,从教材中引发多元反映;就是要把课堂中的“思考权”“提问权”“争辩  相似文献   

5.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而新课改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上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如何把课堂变为数学学习共同体?我们提出课堂转型的三个要素: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与反思式学习,以此实现课堂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只有让课堂“活”起来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时,每一位老师都在探究问题。然而高中英语课堂却始终难以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是新课程下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关注的课题。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当人对认知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就会处于强烈的兴奋之中,此时,思维最活跃,记忆力思维力感受力就处于最佳状态,这时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老师渴望解决的课题,也是学生渴望老师做到的事情。由于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一、巧设导语激发求知欲望我…  相似文献   

9.
焦剑 《四川教育》2014,(9):42-42
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每一招每一式都很清新、自然、别致;华应龙老师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平淡、不张扬,但其意境很是高深,有一种至纯至高的境界,带给我们的是“轻风有致,真水无香”的智慧.这种课堂风格的形成,是与华应龙老师长期用智慧的方式培养智慧学生的结晶,并以此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下面,我就以华老师所上的“圆的认识”为例,来谈谈华老师“轻风有致,真水无香”的智慧型课堂风格.  相似文献   

10.
祁文娟 《新疆教育》2012,(18):169-16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现在,尽管我们的老师都知道“以学为主体”,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不少教师还是“以教为本位,以讲为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恹恹欲睡。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潘小明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周玉仁教授是这样评价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确实,作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家,潘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节课,每一次提问,他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如果能经常为学生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潘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数学教学。他吃着自己喜爱的葱油拌面,思考着“数学生成教学”,阐述着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抒写着自己精彩的课堂人生。所有听过潘老师课的人,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究竟潘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地演绎他精彩的“课堂人生”的呢?从这个个人专辑中,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得从课堂一开始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掌握适当的课堂导入技巧.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课堂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那么作为课改浪潮中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  相似文献   

14.
以“学习共同体”为愿景的教学改革早在10年前就在世界各地展开。对此论述比较权威的应当是日本前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他认为学校应当是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公共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这一使命而组织起来的。这也是他所说的所有教学改革所必须遵守的三个哲学原理之——“公共性”原理。而要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就必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倾听所有人的声音,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家长,他们每一方都是学校的“主角”。而对教师而言必须要:能站在学生一面,也会站在教材一面,还要从家长一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严国权 《考试周刊》2012,(78):76-77
培育学生乐学、会学,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追求,更是每一位参与教改的老师钻研的课题。作者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归纳为:让学生读教材、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议疑难、让学生讲解法、让学生说收获,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名字——动态生成,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告诉每一位老师: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形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也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教育表达。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开展学生学习品质与学习质量的相关问题研究,推进学习评价变革与实践,以评价提升课程质量、课堂质量、学习质量。一、“学生为本·课程立意”评价的整体架构1.学生为本:以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南湖区的学习评价改革以学生全面、健康、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扯着课堂教学的许多方面,其中“教材”、“学生”、“生成”对有效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笔者用这三个方面内容为例,“管中窥豹”,希望能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基于学生个体生命不断获得发展与超越的需求而重建我们的课堂生活的关注,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一本教材上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例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弄清每一道例题设置的目的,能否准确领会例题设置的教学功能对实施有效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钻研理解教材是每一位教师教学必备的“前奏曲”,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课堂中,要逐步改变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科学使用教材,开辟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一、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一种“机会”,一种外部环境。但由于受传统“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的课堂模式束缚,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致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狭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文本不仅仅是教材,请教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师,他们自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