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爱生命”教育课程旨在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营造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基。此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自主性、活动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施教方法有故事法、唤醒法等。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它体现了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本单元中主要编排了四篇课文:  相似文献   

4.
“动丰做”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方法强调主动学习,提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小学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动手做,“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根据这些培养目标,本人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作为体现现代科学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带有某种探索性的教材,是以人和生命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这是其他自然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笔者在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一节的教学中,尝试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实施中融人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罗睿 《广西教育》2012,(28):40-41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比较,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有如下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对大自然无比挚爱,对生命无比珍爱,对写作无比热爱;她敬畏生命,懂得生命的真谛,所以她“以血为墨”“炼蜜为丸”,执著于为芸芸众生解开心灵的密码,执著于提醒幸福,凝视崇高。这种因为爱,所以执著的创作思想,使毕淑敏的散文长久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人济慈的自然抒情诗以“大地的诗永远不死”的鸣唱,表达了诗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思想相互交织,体现在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之中,生命、自然和美也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表现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科学,充分浸润着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应该充分贯彻于以人和生命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实践,我构建了生命科  相似文献   

11.
蔡玲 《辽宁教育》2022,(5):74-77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周期,是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效完成"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认识生命;动手实验,从实验中了解生命;观看视频,从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科学课程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如“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等目标,都凸显出科学课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因此,笔者尝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渗透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自信心、自尊心、协作精神、创造力和意志力等心理素质。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作为体现现代科学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带有某种探索性的教材,是以人和生命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这是其他自然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有这样一段论述:“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其深厚根基来自于中华文明.其主要理念:珍爱生命、反对战争、重视民生,热爱自由、追求个性发展、保护弱势群体,反对奢侈腐败、提倡节俭、尊重劳动,遵循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笃信“天人合一”,主张德法兼用、实行和平外交等,都可以从《老子》中找到它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丰富,我们的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学发展与继承,继承与扬弃和亦此亦彼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和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使之成为我们的思想动力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刘雨群 《教育探索》2005,(10):32-34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关于其内涵,概括地说就是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科学应用或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创新发展的动机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刘青 《生物学教学》2006,31(4):18-1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高中《生物》绪论课后的第一节教学。其重要性,不但在于具体地来说明绪论中所说到的“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的一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而且更在于要把绪论中有关生物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作风、科学方法等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初步领悟生物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他们随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需要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等,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能够增强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