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严羽不仅擅长诗歌评论,而且也积极投身诗歌创作,留下很多诗歌作品。在严羽当时和身后不少人批评他诗论甚高,而创作一般。其实,诗歌理论作为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会对具体的诗歌创作产生指导作用,而创作体验也会给创作理论奠定基础。沧浪诗话在精神面貌上与严羽的诗歌创作有诸多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2.
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艺术理论的探究颇具特色,而关于“妙悟”的论述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严羽“以禅喻诗”,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是禅家语,本意是指心解神领,与心领神会近义。严羽借用禅家的“悟理”论“诗道”,他的“妙悟”说,似乎兼有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对创作规律的掌握两方面的含义。就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来说,他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按此标准,认为诗有第一义  相似文献   

3.
<正>在《沧浪诗话》中,严羽以唐代诸公作为“大乘正法眼者”来剖析宋代诗歌存在的问题。比如,他认为宋诗不重视意境的营造和意象的捕捉,大量的说理、议论破坏了诗的氛围。针对这种弊病,严羽向唐诗借鉴提出了“别材、别趣、兴趣、妙语”说,我们可以感知到严羽对唐诗的那种偏爱。与其说《沧浪诗话》是为了改变宋诗的弊病而创作,不妨说其诗论是围绕唐代诗歌万象而著说。教学中,可将《沧浪诗话》中的诗歌理论作为赏析唐诗的依据,感受唐诗浑然一体的意境美、不落痕迹的自然美和韵味深长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4.
严羽论诗。唯标“兴趣”,以“兴趣”作为审视诗歌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兴趣”说也是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概括。本文从“兴趣”说的含义、“兴趣”的获取途径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获得最接近严羽本人观点的“兴趣”说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作诗“当以盛唐为法”,他特别推崇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看中盛唐诗歌雄浑悲壮,气象浑厚。他认识到诗歌有特别的审美情趣。有论者认为严羽“只强调诗的艺术性,不知道诗从现实生活中来”,这种看法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6.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妙悟说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第一次完整明晰地提出来的,它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严羽认为诗歌妙悟源于禅宗之悟,好的诗歌都是通过妙悟得来的.严羽妙悟说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该说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王士禛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禛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禛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模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禛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严羽首次将陈与义划归“江西诗派”,这个论断包含他对陈与义诗歌风格的评判和价值的定位,也是他自己诗学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严羽与诗味     
严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他在其诗论中虽未直接用味这个概念来统帅自己的诗论,但实质上提倡的却是味外之味,并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诗人,评论诗歌艺术。他以兴趣这一概念作为味的重要标准,提倡别材别趣,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他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他的这些主张,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诗坛,如一个紧张、激烈的体育竞技赛场,风云际会,各显身手。王昌龄则是这一特殊赛场上的特殊人物:其诗作,特别是七绝,取得了令当时及后世共同称誉的辉煌成就;同时,他又开馆授徒,传授作法,培养诗才;他还潜心于创作理论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诗论观点。因而,王昌龄既是一名竞技水平较高、比赛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又是执教有方、颇有建树的“教练员”,同时还是对这一“比赛项目”潜心探讨,理论创获颇多的“研究员”。一人而身兼“三职”,这在盛唐诗坛“赛场”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王昌龄对盛唐诗坛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3.
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公认领袖,他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英语诗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诗学在很大程度上被称作翻译诗学.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学观点和翻译理论的解析和对《长干行》的译例分析,阐述庞德运用创新手法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创意翻译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4.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5.
胡也频的诗纯粹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的是一个漂泊者的痛苦灵魂。人世、旷野和天宇三类意象构成胡也频的诗学宇宙,在由这些意象组成的展开式和高层式的诗结构中,他所歌咏的是个人与人世的关系,先被众人所摈弃而后又弃众人而去,刻画出一个总是处在孤独寂寞中与黑暗抗争的旷野中踯踊的先行者形象。  相似文献   

16.
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坛别具一格;其诗基本内容是写官宦生涯的迎来送往、和贺赠答,以及触物伤怀、故土之思、友朋之爱、风土人情和“康乾盛世”的良辰美景。情感真挚,诗风多样而有意境;其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所体现的特点,具有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和鼎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自谓“光素无,于诗尤拙”,但他并非不能诗.。从其诗歌的实际创作来看,不仅数量多,共有1200多首,而且他的诗歌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内容方面都颇有特色。这些特点的形成又与司马光的性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哲学的热情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诗词创作。他融理入诗,其历史观,时空观和方法论等都渗透到了诗词创作当中。研究毛泽东诗词,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月诗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新诗创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人们的不满,而这些弊端也引起诗人们对新诗形式的关注和探索,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特殊的时代因素使这一诗派的形成成为可能。加上闻一多等人的学识、才情以及对诗歌形式美探索的狂热,以他们为首的一个执著寻求诗美的诗派如一弯新月徐徐升起,照亮了诗国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袁可嘉的诗在内容上切近社会现实,真实反映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以及民众的悲惨生活;在艺术上,则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象征、通感等手法,追求多层次的含义;其诗语言机智、冷隽、幽默。由于知性这一九叶派诗人共同的特点,使袁可嘉的诗蕴涵深邃的思想,使他能更加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