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主要阐述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解决台湾问题、最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方针政策虽然经历了从“解放台湾”到“一纲四目”乃至“一国两制”的演变,但坚持一个中国、要有两手准备、把握主要矛盾、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其不变的原则和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有效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3.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认真不懈地探讨和寻求祖国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其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发展,以1979年1月人大常委会为和平统一祖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转折点,大致可分为“武力解决”与“和平统一”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祖国统一大业问题,是自新中国成立起各族人民都一直关心的问题。几十年来,台湾与大陆一海之隔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一直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切肤之痛。尽快结束这种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十二亿大陆人民和二千万台湾同胞的心愿,是民...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如何导题?本文试从‘激情’这一角度,举两例谈谈。 例一 教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四年级下册),为了激发学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热情,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上课,教师即出示一副春联: 庆佳节思念台湾宝岛 迎新春祝福骨肉同胞 紧接提问: 1.这副对联表达了全国人民的什么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回答:思念台湾同胞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新春佳节之时,更思念台湾同胞?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台湾暂时还没有回到祖国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但是,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香港、澳门的主权仍未收复,台湾被国民党当局占据,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最后完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何种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实际而迫切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前人未曾有过的发明和创造,是我们党和国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其核心是统一祖国。(…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制定出来的。香港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伟大正确的。本文认为“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三大特色:维护祖国统一、主权和尊严,具有原则的坚定性;从实际出发,具有科学性和切实可行性;前无古人,具有首创性。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在香港变为现实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洗雪中国百年耻辱,极大鼓舞中华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良好样板,极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证。  相似文献   

8.
<正> 在中国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次合作,结成统一战线。八十年代刚开始,邓小平同志就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台湾回归,作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大势已定,一切爱国的志士仁人,都应把握这个大方向,促使祖国统一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声形交融理在情中──《祖国统一人心所向》的设计评析赵菊如《祖国统一人心所向》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的一篇以情寓理,激发学生爱国清感,增强学生爱国信念的文章。它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台湾、香港、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心愿。然而...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是邓小平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也是历史的责任。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是第一站,后面还有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但香港回归的过程已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邓上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而“一国两制”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光辉范例张岚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出发,尊重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是实事求是、一切从...  相似文献   

15.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和稳定,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原则,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先后进行过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但是,由于受当时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三次武力解放台湾的尝试都未能成功。中国共产党鉴于台湾形势的变化,在不排除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始终涌动着趋向于统一的潮流。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反映了炎黄子孙始终存在着的民族向心力。研究这一问题,可以加深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以此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信心。 一、从政治史上看大陆与台湾趋向于统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大陆与台湾被台湾海峡隔为两地。但这种地域上的隔离并没有影响两地在政治上统一的历史趋向性。首先,从大陆与台湾隶属关系的发展史上看,两地趋向于统一。台湾最初的居民来自大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居民是…  相似文献   

18.
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宏毅今年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细读这一讲话,体会最深的一点是祖国必须统一,统一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整个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重要保证。讲话指...  相似文献   

19.
台湾各界谈江泽民八点看法和主张端木来娣在举国上下欢庆传统新春佳节之际,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重要宣告─—《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八点看法和主张。这个重要讲话一发表,...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总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协助毛泽东主席及时制定对台政策,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台湾解放后制度可以不变以及改善中美关系,为解决台湾问题清除障碍,为促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