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屈原与楚国历法李建国,蒋南华楚国是战国时期的泱泱大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均曾相当发达、相当先进的国家。从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证实,它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当时其他各国所不能匹敌的。楚人是太阳神、火神、雷神和灶神,即光明之神“高阳”炎帝...  相似文献   

2.
在上古史传说中,炎帝初被奉祀为火神,后又被升格为日神,其精"朱鸟"与日精踆乌为同一物;祝融为炎帝之佐,从而亦有火神、日神的神格;"祝融"是对火正一职的尊称,而非一人之专名,重黎、吴回、陆终因相继担任火正而都有"祝融"之尊号。祝融是楚人的先祖,楚人奉祀祝融,自然也尊奉祝融所依从的炎帝,楚人以炎帝、祝融为日神,是英雄、祖先崇拜与太阳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神合一的日神崇拜。  相似文献   

3.
大凉山美姑县彝族神话与宗教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干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在对日神神话的处理上表现出来的崇日倾向,与楚人源自对先祖祝融的崇拜而形成的崇日风俗相吻。在对神性人物的处理上,《山海经》把高辛和楚人远祖颛顼推到至尊地位,也表现出对楚族祖先的崇拜。《山海经》所表现出来的尊凤贬龙现象,也是楚族特有习俗的反映。因此,从祖先崇拜和楚俗两方面考察,楚人作《山海经》之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于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6.
战国楚简中有不少祭祷四方神的记录,东、西、南、北四方神灵都受到楚人的祭祷,其内容可与甲骨卜辞对照,也可与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相印证。四方神与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神相互对应而构成系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简帛材料显示出战国时期楚人的四方神观念已与中原诸国无异,四方神虽已基本归于地祇,但还保留有天神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论《九歌》祭祀主体为楚人祖先祭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歌》的祭祀主要是对祖先神灵的祭祀。原因有二:《东皇太一》篇描写的就是楚人的祭天之礼,也是楚人的祭祖之礼。其次,《东君》是对日神的祭祀,也是对其祖先的祭祀。从东君以下七神,大多是对山川之神的祭祀,这七神的出场主要是为了助祀祖先神。巫觋通过表演山川神灵的爱情故事,以取悦祖先神,达到降神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神灵都有相关的爱情神话背景。《国殇》不属于山川神灵却也位列其中,是因为古人最重视祭祀与战争,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8.
1.哈尼族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十二个灵魂护身,死后躯体与灵魂分离,正常死亡者阴灵归入本家族神系中,举行丧礼仪式过程就是阴灵转化为祖先神的过程;2.哈尼族庞杂的祖先崇拜对象层序以及崇拜群体对父子连名制形成的父系血亲家族集团和祖先崇拜集团"启波然"最高辈者的频繁敬献活动,都与血亲家族观念相联;3.十分注重"启波然"成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间的认同感、社会文化的整合功能和互助协作等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大父神与大母神的并置是端木满族文化原型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变型。父系传统文化与满族文化中祖先崇拜的融合,形成小说对大父神崇拜的艺术结构,而对通过大地意象对大母神的痴迷与皈依,形成小说深层结构对大母神的崇拜。而在并置中创造了一个在男性的双重血统的“神性”原型和女性的地母原型的缝隙里生存的裂变形象,即丁宁。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认为 ,司命神是文昌宫第四星 ,主督察人命。汉代 ,司命虽为“宫中小神” ,但因其能主宰人之生死 ,神小权大 ,因而地位很高。不仅被纳入国家祀典 ,而且得到民间百姓的普遍信奉。人们不仅在家中别作小屋供奉之 ,出门时也随身携带 ,随时祭祀。说明两汉时期 ,司命神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司命神之地位在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尧舜二帝的原型破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尧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在原始社会,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在父权制社会,人们崇拜祖先,主要是崇拜男性生殖器,也崇拜男性生殖神。本文考证认为,尧帝即窑神。在原始思维中,“窑洞”与“生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尧帝即窑神亦即男性生殖神。舜帝即帝俊,亦即甲骨文中的高祖,化身为鸟.其原型为男性生殖器。  相似文献   

12.
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等的制约,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笔者通过对羌族释比及释比文化的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了羌族释比文化的发展历史,以期为羌族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观点举要     
<正>P6刘韶军论《国语》中的楚人治国思想从观射父所论述的"绝地天通"的说法看,楚人关于天人的观念包括:一,世界分为天、地、人、神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各有其业(事),但相互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二,担任沟通任务者,是少数的特殊人物,即巫和觋,这种人物具有特别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和智慧能力,是神降其身的人,所以能沟通天与人,沟通人与神;三,从治理国家的角度看,沟通天、地、人、神,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可让民众随意参与,否则会引起国家的动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宗教文化环境,整理典籍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山海经》中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崇日、崇凤、尊帝俊等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整理成书者当为楚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九歌》体制上的特点和《大司命》作品本身内容的的细致分析,并与《少司命》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在参考、借鉴前人、时贤的某些研究成果并进行适当、必要的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学者都不相同的、却是不无道理的新的观点,即认为《大司命》当是大司命神与少司命神的对唱对舞之作,既生动、深刻地刻画出了大司命神秘、威严的形象,也表现了少司命对人间的关怀;同时反映了人们对大司命的敬畏、对少司命的好感、对生死关系的认识和对死亡的清醒、理性的态度.体现了屈原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17.
齐文化与楚文化作为我国先秦至秦汉时期的一北一南两大地域文化,二者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崇巫尊鬼神,齐国尚贤重人事。楚人尊鬼神、齐人重人事的不同观念,导致了楚人和齐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带来不同的后果。若从文化类型看,可以认为:齐文化属社稷守型文化,楚文化属神守型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三朵”是纳西族唯一现存的本民族神,它的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认为,“三朵”神是一个自然神和社会神的综合体神,是纳西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综合产物。名字源于地名,基本定型于宋末元初,定型过程中,丽江木氏先祖麦琮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九头鸟"的形象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头鸟原型是楚人的九凤神鸟。九头鸟出现之时并非是面目狰狞的不祥鸟,而是楚人理想和智慧的结晶。是能庇佑楚人永远安宁祥和的神祉。从九凤到鬼车的流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流变过程中包涵了诸多复杂的因素,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九头鸟形象由誉而毁,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意识的研究是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族神话《山海经》已经逐渐发展到了祖先崇拜的特定阶段,结合天帝崇拜到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先民社会、祖先崇拜与巫医文化传承、祖先崇拜与中华文明互动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山海经》中的祖先崇拜进行探讨,为深化《山海经》祖先崇拜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