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查学生写作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写作重点的议论文,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写作或者是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用例古板,毫无新意就是问题之一。无论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只会一味地援引论据手册中的既定事例,完全照搬,而置“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等写作要求于不顾,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毫无生气,毫无别致之处,甚至时常有“江郎才尽”之感,这很难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论据进行巧妙地改造,化腐朽为神奇,然后运用到写作之中,使之成为证明论点的鲜活有力、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2.
作写作贵在创新。清人郑板桥强调写诗作要“标新立异”,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强调“作贵有新意”。笔认为,要想使学生写出创新作.必须加强写作训练中的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了写作创新的方法,再加以坚持不懈地写作实践,写出创新作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写作创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记叙文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文体,而记叙文的写作通常是从生活中选材,也是教学重点。但多数学生都存在不会写记叙文,或者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写作基础,通过合理的手段来完善记叙文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写作课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写作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可以“言为心声”.不至于无病呻吟,空话、套话一大篇。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些自己...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本文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谷继华 《考试周刊》2012,(41):42-42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水平是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体现.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却视写作为“苦差事”,每逢作文必感文思枯竭,或者写出的作文干巴巴,内容空洞,毫无新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不注重平时积累:缺乏观察力;作文题目本身限制过多.以至于学生无话可说.久而久之.造成怕写作文。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写作能力的原动力。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作文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才能“言为心声”。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秦刚 《中学文科》2007,(9):63-63
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主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如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叫做“导写”。通过“导写”,引导学生写有新意,写有创见。文章写有新意,一般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黄琼 《初中生必读》2011,(11):38-39
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有了论点、论据,还不成其为文章——必须要通过论证把它俩串联起来、整合起来,才能有条有理、有依有据地说服渎者。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论点、论据分别解决“证明什么”、“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写作教学中,要把课堂中立意的多元化指导与发散、辐合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自主训练;对陈旧的题材,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或变换角度,写出新意,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璐 《教书育人》2006,(11):82-83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自身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痕迹严重,很多句子都是借助汉语的思维习惯翻译而来,所写出的文章让人不甚明白;文章结构条理不清,思想混乱;逻辑关系不清楚,连贯性较差;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汉语式结构”“缺乏连贯”等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母语进行解题、构思,甚至于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时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用汉语构思,套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这样所写出的文章难免有翻译的嫌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不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倒像是一篇用英语词汇堆积而成的中文作文。  相似文献   

13.
程英俊 《学语文》2006,(3):29-29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成绩的好差,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文水平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目前,就农村中学而言,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低,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内容平淡,毫无新意可言。如何使学生写出好文章,尤其是中考考场作文要出彩,有亮点,我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无话可写、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语法错误百出等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提高对英语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严竹 《现代语文》2007,(10):117-118
当前,部分学生厌恶写作,写出的文章或容量不足、胡编乱造;或观点模糊论据欠缺;或感情虚假生拉硬扯;或选材缺新意,立意不深刻,等等。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有效激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尤艳慧 《新疆教育》2012,(9):120-121
为了消除初三学生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畏难情绪,教师要精心设计“小、新、奇”题目,激发兴趣指导学生积累论据,解决无米之炊之难题;“下水”指导方法,引导写作入门,从而让初三学生尽快摸住议论文写作的“门径”。  相似文献   

19.
刘广丽 《考试周刊》2012,(24):51-52
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呵护学生的个性写作.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放飞学生的真情、思想和理想。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关注媒体、关注时事热点、喜好读书的好习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写出更多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富有时代气息的好文章.成为“敢以我手写我心”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写作。但是目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却堪忧: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提起写作,学生愁眉苦脸,缺乏写作的激情,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与个性可言。如何扭转写作困境,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这是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