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暗示传媒入世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1.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媒入…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 《新闻界》2003,(6):8-9,14
开放我国传媒市场是近几年某些人的热门话题。曾有人列举国外30家电视频道将要在广东落地、西方新闻集团纷纷来我国洽谈以及外资进入我国的边缘性媒体,证明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事实上,我国“入世”议定书没有“传媒入世”的条款,允许外商参与我国广告业和报刊书籍发行业,不等于传媒市场的开放。得出我国传媒市场对外开放的结论,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传媒入世”概念的曲解。文化市场开放不等于传媒市场开放经常使用传媒市场开放这一概念的研究者,或许对其内涵不清,或许表达的是个人的习惯说法,把“传媒产品准入”和“传媒入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入世”谈判中,外方一直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政府至今仍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一旦中国入世,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将对外开放,而国外传媒尤其是国外期刊最有可能最早抢滩中国的期刊市场。作为英国期刊业巨头之一的Emap国际杂志出版公司主任卢埃林就曾直接了当地说:“中国在Emap国际扩张的名单上,中国是我们的战略扩张领域”。“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传媒公司,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像  相似文献   

5.
"传媒入世"的杜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 国加入WTO后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 ,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 ;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 ,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 ,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 ,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 ,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 ,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 ,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传媒入世” ,有何根据 ?“传媒入世” ,是指我国入世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  相似文献   

6.
"传媒入世"并非杜撰--与刘建明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刊登了刘建明教授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 ,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文章认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传媒市场仍然属于受到国家保护的一个特殊领域 ,不会开放 ,外面传说很多的“传媒入世”没有任何根据。可是 ,事实是否如此呢 ?从目前获得的各方信息来看 ,情况并非那么简单。细读刘教授的文章 ,有几点似乎值得商榷。1.作者文章中的观点不无矛盾之处《“传媒入世”的杜撰》开始部分批驳了一些文章中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媒体市场开放的种种说法 ,认为“大肆炒作外资、外国新闻集团插足我国媒介市场…  相似文献   

7.
开放我国传媒市场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列举国外30家电视频道将要在广东落地,甚至历数西方新闻集团将纷纷来我国洽谈以及外资进入我国的边缘性媒体,并以此来证明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事实上,我国“入世”议定书没有“传媒入世”的条款,允许外商参与我国广告业和报刊书籍发行业,不等于传媒市场的开放。得出我国传媒市场对外开放的结论,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传媒入世”概念的曲解。文化市场开放不等于传媒市场开放经常使用传媒市场开放这一概念的研究者,或许对其内涵不清,或许表达的是个人的习惯说法,把传媒产品准入和“传媒…  相似文献   

8.
外国传媒从来没有放弃进入中国的计划,中国“入世”后,各大传媒集团更是想方设法以多媒体、多元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市场。而以往我们的担忧只是局限在具体的出版项目上。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一些国际传媒集团的全球发展战略来看,下面几种运作模式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1.网络平台模式 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摆脱纸质出版物出版的局限,独资或与国内IT企业合作,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多种业务,甚至是窄带传播和宽带传播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与媒体有直接关系的各项世贸规矩中,主要是知识产权协议。此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普遍的最惠国待遇;二是国民待遇。外国传媒要逐渐享受与国内传媒相同的待遇。外国传媒对国内传媒的影响与冲击会日益显著起来。居于偏远省区的、报业经济较为落后的新疆兵团报业,能否充分利用“入世”头几年的保护期,抓紧锻炼、稳住阵脚、巩固阵地,能否增强经济实力并保持一定的优势,很值得我们深思。面临挑战,兵团报纸中真正制订了对策、行动方略并付诸实践的着实鲜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波澜不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傅魁文 《新闻界》2001,(5):45-47
我国加入WTO进入倒计时,“入世”一天天临近,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日渐明晰地摆在国内新闻界面前。作为地市级报如何应对西方各大媒体以及国内各大传媒日渐强劲地进入本区域,如何增强创新思维,牢牢地站在本区域舆论引导的主流地位?这是各地市报新闻传媒都要思考的时代课题。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加入WTO后,我国地市级报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演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竞争格局。加入WTO,从表象上看只是中国加入了一个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加入,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的强势进入),而对新闻界好像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外国传媒在对待邪教问题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同声谴责并揭露 ,认为邪教反社会 ,侵犯人的尊严 ;同时详细报道各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反邪教斗争。外国不少传媒认定“法轮功”是邪教 ,支持我国同“法轮功”邪教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和科技大发展、我国社 会大转型的历史新时期,新闻传媒与其他领域一样,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第四媒体的挑战,卫星电视的普及、加入WTO等等。在此仅谈目前已十分迫切的“入世”、生活时尚类报刊、争夺青年人“眼球”的问题。 “入世”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指日可待,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一些大型媒介机构和高层媒介人士,预料到“入世”将会对我国新闻传媒带来很大影响,故而对此非常关注。例如中央电视台集中力量,把研究“入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对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逐步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上海…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26-26
一度被认为遥遥无期的入世长跑终于撞到了终点线。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紧张地衡量着入世以后的利弊得失,分析着市场开放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与那些及早筹谋入世后时代的行业相比,传媒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危机感。在被誉为中国入世元年的2002年里,即便是正领风骚的传媒精英们都大多相信,国家管控传媒产业的政策不会松动,中国的传媒竞争依旧只是国门内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论文缩微     
潘玉鹏在《新闻记者》第5期上撰文说,《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刊登了刘建明教授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文章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传媒市场仍然属于受到国家保护的一个特殊领域,不会开放,外面传说很多的“传媒入世”没有任何根据。可是,事实是否如此呢?从目前获得的各方信息来看,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构件。当今经济全球化伴随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新闻传播。我国现有报纸和广播电视分别为2000多家,有50多万新闻从业人员,其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之庞大为世界少有,但是我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各种新闻、信息、影视片等却大量渗透于我们的各种传媒之中,出现了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入世”后,我国大众传媒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受众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之下,如何抵御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入侵实乃一…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7.
自从国际数据集团公司(IDG)与中国原电子工业部于1980年合资开办《计算机世界》以来,再没有任何外国投资者有机会直接进入中国的传媒业,因为我国的法律禁止外资进入传媒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加入到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oinal InformatoinInfrastructure,简称NII)”的全球性热潮中。“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将使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参与中国传媒市场成为可能。本文将从NII带来新的市场机遇角度入手,尝试分析我国大众传媒的未来走向以及我国政府、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和外国投资者为推动我国的传媒产业走向新市场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党报目前是我国报业的主体和核心。面对“入世”、资本介入传媒、传媒集团化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传媒市场现状,党报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要创建品牌。本主要探讨了为什么要构建党报品牌经营、党报品牌经营基本构架以及党报品牌如何推广等问题。提出了党报参与报业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之一在于党报的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9.
具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在外国传媒巨头眼中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由于传媒的意识形态性,我国的传媒业曾经一直是个壁垒森严的行业,这就给境外传媒进军中国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现实的困难并没有消减外国传媒试水中国市场的决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下,在WTO贸易框架下,我国的传媒业也将有条件地、循序渐进地向世界开放,这给了在艰难中摸索徘徊的境外传媒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0.
从“访员”说起说起“访员”这个词,现代传媒人员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它确是我国近代报界对从事新闻采访人员的一个常用称呼。直到上个世纪初我国报界才把外国报纸的“记者”称号,用到本国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