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元件最基本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学们学会辨别串、并联电路对学好电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人教版教材给串、并联电路的定义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同学们觉得抽象、很难理解,本人认为在定义中添加上电流的流向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图1接起来,使通过它们的电流是同一股电流的连接方法叫串联”。“把电流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使通过它们的电流不是同一股电流的连接方法叫并联。”…  相似文献   

2.
串联和并联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连接形式.串联电路是指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1、图2.其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元件, 图1  相似文献   

3.
赵家骧 《物理教师》2000,21(9):23-24
很多的电学习题都必须先从分析电路着手,迅速并准确地判定电路结构是速解电学问题的关键之一.1定义法 (1)串联电路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其特点可称谓“纵横成串”,如图1所示. (2)并联电路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其特点可称谓“纵横并排”,如图2所示.2分支点法 电路中无分支点就是串联电路,有分支点就是并联电路. 如图1中,电路中无分支点就是串联电路.图2中,R1、R2、R3,是并排接在A、B两点之间的,A和B是分支点,所以是并联电路.3看电流方向法 如果沿电流的方向只有一条通路,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定义法直接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判断。若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此电路是串联电路;若电路中各元件是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即各元件两侧导线都直接独立的与电源相连,或与电源相联的其它元件相连,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如图一中L1、L2顺次相连组成串联电路。如图二中L1、L2并列接入电路A、B两点间组成并联电路。这一方法用于判断简单的电路较为简捷。  相似文献   

5.
一、区分串、并联电路 一般情况下,电路中的元件不止一个,因此在具体解决电路问题时,首先须识别这些元件是怎样连接的.它们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还可以混联(即几个元件并联后再和另一些元件串联,或几个元件串联后再和另一些元件并联).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区分串、并联电路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串、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识别串、并联电路是“电路”一章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关键.那么,如何识别串、并联电路呢?下面谈谈这个问题.一、电流流向法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电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沿一条回路流过所有的用电器,_回到电源的负极,则该电路为串联连接;若电流流到某节点时分为几条支路,则该电路为并联连接.二、开路判别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若将电路中某一用电器断开后,电路形成开路…  相似文献   

7.
在电学的学习中,许多同学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识别感觉很难,不容易分辨和认识,特别是刚接触电路学习。当然,不能正确识别电路就不能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及连实物图,反过来也不能按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更不能进行相关的电路计算。下面就有关识别电路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三盏灯是如何连接的。1.定义法: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如果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如果电路元件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根据定义法分析电路可知,三盏灯为并列连接的,所以三盏灯为并联。2.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  相似文献   

8.
曹金良 《物理教师》2003,24(10):22-2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电路规律的应用,而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历来是个难点问题.本文从加强学法指导的角度,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及体会. 常见的初中教材与串并联电路是这样定义的:“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根据这  相似文献   

9.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通常都说开关具有通、断电路的作用 :开关闭合 ,电路接通 ;开关断开 ,电路就成为开路 .实际上 ,开关所能起的作用远不是这么简单 ,本文通过实例就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1 .开关对电路的正常控制作用将开关与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 ,则开关就对该用电器起通、断电的控制作用 .如图 1、图 2中的开关S无论在串联电路 ,还是在并联电路中都是这样在起作用 .因此 ,串联电路里只需要一只开关已足够 ,而在并联电路里 ,则还有干路开关与支路开关的区别 .图 1图 2图 3例 1 将图 3中电路元件按要求连成电路 …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有:一、若给定的电路是串联电路,则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铅笔画线表示导线,依据电路图中电流流经各元件的先后顺序,将各实物元件顺次、逐个地连接起来,最后接到电源的负极上.二、若给定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则先将于路和一个支路照上述串联电路的接法连接好,然后.再将所剩支路并到分流接线柱(图3甲A点,图4A)和汇流接线技(图3甲B点,图4B)上.不论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连接并联电路,均应注意:1.不能为了连接的方便而随意变动实物图中元件的位置.实际连接电路时,可按电路图代化电路元件的位置,使实…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电路的特点 并风电路各支路均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而串联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如果将电路去掉一个用电器,而其他用电器均能工作,这个电路就是并联,否则就是串联。  相似文献   

12.
电路是指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下面就电路的连接介绍一些知识与方法.一、电路连接的三种类型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元件;2.将实物电路画成对应的电路图;3.先按要求设计电路,后再连接电路.二、方法技巧事例电路的连接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电流流向法即从电源的正极顺着电流方向根据电路图连接各个实物元件,最后连接到电源的负极上.此法常用于串联电路的连接.2.先通再补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按电流的方向先接通一条支路,然后在分流点和汇流点再补接其他支路.此法用于并联电…  相似文献   

13.
1.定义法若电路中各元件首尾顺次相连,则电路是串联电路;若电路中各元件首尾并列地连在电路中某两点之间,则电路是并联电路."首"即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即为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  相似文献   

14.
1.定义法 若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则为串联;若电路元件并列连接,则为并联.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中,电路知识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一方面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由于学生初次学习电路,往往在以下方面感到困难,这是我们在电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教材中说:“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又说“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于是学生问:在图(1)中电灯L1和L2顺次连接后,若把A端和B端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2)所示,这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这说明学生们是在字面来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该向学生指明:分析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必须联系具体电路,抓住电流的走向这个关键,对于图(2)若将A、B两端接入电路,如图(3)。对电流而言显然电灯  相似文献   

16.
电路的连接是电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判断时容易出现错误,弄不清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关键是没有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不仅影响电路的设计,还影响电路的计算.若电路的连接方法判断出错,则电路的计算也是枉费心机,怎样识别电路,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一、定义法.即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来识别.若电路中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是首首相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中,电路知识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一方面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是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由于学生初次学习电路,往往在以下几方面感到困难,这是我们在电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串联与并联教材中说:“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法叫做串联”,又说:“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连接方法叫做并联”。于是有学生问:在图1中电灯L_1  相似文献   

18.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电量及单位;3.知道电路及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4.知道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5.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短路的危害;6.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常见的导体、绝缘体;7.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8.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相似文献   

19.
电路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电路教学中应讲透本质、提炼方法、加强演示,通过实验形成概念与规律。 1 讲透本质提炼方法 电路教学的首道难关是识别电路连接方式,教材给串联、并联下了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法叫串联。我认为“依次”的本质是电流没有分合,所以串联的特征是“电流无分无合”。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8,(2):37-40
二阶动态电路分为GLC并联电路和RLC串联电路两类。一般在本科电路教材中只是简单地介绍RLC串联电路,而相应的实验部分却采用的是GLC并联电路。这样,造成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深入地讲解RLC电路,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对GLC电路也缺少理论的支撑。在对RLC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ultisim软件对RLC串联二阶电路进行分析研究,充实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