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代既是中国"瓷的时代",又是中国禅宗的鼎盛时期。文章运用禅宗美学的独特视角对宋代青白瓷的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禅宗的现象"空"观、"顿悟"、"自性"、"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等思想是形成宋代青白瓷空灵挺秀、清丽淡雅、含蓄隽永的独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邵长宗 《文教资料》2007,(33):75-77
在思想文化领域,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艺术思想、审美兴趣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宋朝是瓷器蓬勃发展的一个朝代,当时各地瓷窑星罗棋布,被称为瓷的时代。基于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它不可避免地对宋瓷发生了影响。本文从分析儒道思想在审美领域的观念入手,阐述了宋朝的美学思想,从青白瓷、名窑的开片瓷、钧瓷等的特色来阐述儒道思想对宋代陶瓷的影响。在器物的釉色、质感和美学追求上体现的是道家精神,但在器物的造型上,却体现了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繁昌窑青白瓷是朝代交替社会变迁背景下南北方制瓷工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晶.通过对繁昌窑青白瓷的施釉方式、釉色器型、纹样装饰、胎质胎体、制瓷技艺、格调气质等方面的审美意趣进行分析,深入研究繁昌窑青白瓷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为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闽北三明中村洄瑶窑、光泽茅店窑和光泽下史源窑的青白瓷以生活用瓷为主,在创烧期造型规整严谨,鼎盛期造型粗糙简略.具体在成型工艺上,由规范走向粗糙草率;在器物各部位造型上由规整严谨、各部位比例恰当走向粗糙简略,各部位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在装饰造型上由在器物内外壁刻、划几何纹走向在器物内底模印花卉纹.这些都说明宋元时期闽北青白瓷的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5.
苟强诗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24-26,38
色彩不仅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修饰成分,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本身,其背后显现出的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诗人自身的灵魂(思想)状态的呈现。从戴望舒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诗性家园中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诗人灵魂状态。在戴诗丰富的色彩中,青与黑无疑是戴望舒诗性家园的主要色调。这两种色彩象征着诗人完全不同的现代性生命体验,呈现着诗人诗性灵魂的多面性。在充满社会剧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戴诗中所呈现的“青”与“黑”同时也构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纠结,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绘了汉字"青"的多层次的文化义系统。表示正面意义的主要有五行义、清贵义和表颜色的文化义三种。"青"表颜色时的文化义又可以分为表绿色、蓝色和黑色三种情况。还有贬义色彩的"卑贱"的意蕴。笔者着重分析并梳理了"青"的文化意义及其形成的原因,对"青"字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8-21
邢窑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遗产,其发展与繁荣和人类历史上强盛的唐文明紧密连接在一起,占据着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时代的坐标。作为邢台地域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源,邢窑白瓷的研究和传承保护应该超出一般的区域性视野,放在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流变中考量邢窑白瓷所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现实价值。而物性研究的美学立场是邢窑白瓷研究的初步尝试,以期能不囿于单一的技艺研究,探讨物性、技艺和精神在邢窑白瓷生成中的美学关联及其对当下文化生态重建的本源性的启示意义,为邢白瓷研究提供一个更宏观的生态背景和更注重器物本体的物性审美的基础视点。  相似文献   

8.
段文义 《考试周刊》2011,(78):145-146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体能作为人类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它与人体总体健康水平密不可分。青少儿时期是人生的春天.运动不仅能增强青少儿的体能,而且能给予青少儿生命的关怀。研究证明:家长关注青少儿体能的全面发展,培养、探讨并重视青少儿运动能力的科学养成,是对青少儿健康成长的最有效呵护。  相似文献   

9.
安阳殷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代表了青铜时代的最高成就,对其表面铸刻纹样的分析既有着深刻的史学意义,又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青铜器的实质是显示奴隶主阶级不同等级、不同权力的标志,起着“明上下,别等列”的重要作用,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芒来 《内蒙古教育》2014,(11):80-80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近几年,大量匈奴青铜、金银器的考古发掘,匈奴艺术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匈奴青铜艺术在草原文化中一枝独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春秋时期以后为其大量盛行时期。匈奴青铜、金银器以动物风格装饰特征著称,用其独特的造型、怪异的纹饰诠释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2.
钧瓷作为陶瓷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需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多样多变的需求。钧瓷创作应立足本土文化,以满足社会大众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需求为旨归,通过更丰富、更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13.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美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4.
邢窑之名是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历史地理的角度论述了邢窑白瓷核心产区形成,进一步分析了邢窑白瓷的窑址区域及其核心产区在隋唐时期的表现,以及在烧制火候、制器工艺、制胎过程上的表现,明确了邢窑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地域范围以及邢窑的生产发展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优势机遇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可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田丹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1):122-124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二者在发展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相似导致了在创作取材、审美表现、审美趣味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从几种主要的陶瓷艺术形式——青花、粉彩、新彩、刻瓷艺术入手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分析阐述了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 ,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 ,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 ,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与之相适的陶瓷也在前代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其质地与纹饰逐渐趋向艺术化,而这种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受作用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喜好,因而本文将透过宋代瓷器的艺术化装饰来一探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明初唐山移民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民史是唐山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地处冀东平原,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纽带,是游牧和农耕、中原与塞外的过渡带;地缘条件决定了唐山地区的民族融合现象比比皆是.明初移民唐山的人们带来陶瓷制作技术,使唐山成为陶瓷之都;带来水稻种植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稻作之都;带来冶炼技术,使唐山成为钢铁之都;带来晒盐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海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