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多公开课中,就很少能看到"讲"得很好的课了。但我觉得中学的语文课,还是要好好地"讲"。 其一,语文是靠对语言的感受来提高素养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朱娅 《考试周刊》2011,(91):52-53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第一"味":净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引言:师生共读活动是我校富有特色的阅读课,它如我们的语文课一样,现已走进了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是我校语文课之外的又一种学生阅读课。 《木偶奇遇记》的师生共读课我曾经公开共读过三次,但每一次的共读我总觉得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如从一开始聊"童话"到聊"作者",然后"请学生谈谈对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到后面的"共同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到最后"让学生为本书写写推荐词"。整个过程感觉很形式化。"老师在其中做什么?""学生读到了什么?""有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我似乎并没有在意,而更多的是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李海云 《家教世界》2012,(24):112-113
初中语文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初中语文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在初中语文教改的过程中,要探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找准教改的切入口,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教改创新。  相似文献   

5.
谈到职校语文课,许多上过这门课的老师感慨万千,认为这本"经"难念,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没有专业课重要,觉得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种教和学双方都兴趣不浓的课,其效果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改变职校语文教学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教师解放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师生共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效率离不开教师的备课。备课是实现课堂"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语文"常态课",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障碍;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的"新、潮、怪"的"奇态课",也让学生云里雾里。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一、立足文本语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课堂的精髓在于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要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实现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教改来说,尤为迫切和重要。面临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院校要想有所突破,必须紧扣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8.
以"先锋杯"为载体的卓越课堂建设,在我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人争上课改教改合格课、达标课、示范课、引领课…,个个争当课改先锋,标志着丰都课改教改进入深水区。作为语文教师当然责无旁贷。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问题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探究?请看以下《案例》。  相似文献   

9.
赵斌 《考试周刊》2011,(32):26-27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改课中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令每一位老师头痛的问题,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我们的国语,语文课就是我们的母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我们日常生活的交往要有母语,语文在其他学科中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正因为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因此不受学生们的重视,认为语文的学习不需要下功夫就可以学好,致使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一直上不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可见,语文课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很是关键,而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尤为重要。一、教学设计要恰当有效课本中所选的课本文质优美,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风俗和强烈的民族情感。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渗透的思想教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提高文学素养的课程,因此,是高校的一门重要公共课程。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就要他们多看文学作品,光靠几节大学语文课是不够的,所以关键是要通过大学语文课,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文学,喜欢上看书,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很多人不喜欢看书,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大学语文课老师,不妨带领学生到图书馆上一两节课,带他们到图书馆"淘宝",使他们发现图书馆是个好去处。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生本高效;"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先学后教,生学师导"的方式方法,呈现于课堂。但是语文学科无论怎样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都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最近听了几节语文教改课,针对语文课改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人曾说:"上记叙文课,要像动人的艺术家;上说明文课,要像严谨的科学家;上议论文课,要像雄辩的政治家。"总之,我以为不管上什么体裁的课都要有饱满的热情。语文课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当然,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何况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试想,一个充满激情的导入语,由情入境,由情激情,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进入情状呢?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梁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但当下的语言品味,大都只是浮光掠影,缺少对语言的品读、细思、揣摩。语文课的语言品味应该开掘语言价值,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情。  相似文献   

17.
赵克婴 《师道》2011,(6):42-42
"你喜欢上语文课吗?"我常常用这个问题咨询我的学生。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喜欢语文课"一直是我的目标和追求,一切的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围绕它展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努力做下去,要活用激趣,善用激趣。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109中学初中语文教改实验班的教师,几年来,探索语文课型结构的改革,收到明显效果。课型结构的改革,直接涉及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固定不变的课型结构模式,易束缚学生智能的发展。只有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改革课的结构,使课型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说:"上记叙文课,要像动人的艺术家;上说明文课,要像严谨的科学家;上议论文课,要像雄辩的政治家。"总之,我以为不管上什么体裁的课都要有饱满的热情。语文课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当然,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何况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试想,一个充满激情的导入语,由情入境,由情激情,怎能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课堂上怎样才能让学生自然进入情状呢?  相似文献   

20.
周正逵 《中学语文教学》2000,(10):F002-F002
50年代曾经采取过以“文学”课和“汉语”课取代语文课的做法,虽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教改尝试,但从总体上看,不大符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