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些变化既给我国的广播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播新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再加上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报纸的版面越办越活,广播新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广播新闻要摆脱这些困境,只有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可听性,才能真正吸引听众,赢得听众,才能保持其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所谓可听性,就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是很受欢迎,特别是广播时政新闻,听者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新闻记者如何通过提高自身采写技能来增强广播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1986,(6)
多年来,我们把人物新闻报道(主要是先进人物的报道)作为提高广播宣传质量,增强新闻指导性、可听性的  相似文献   

5.
报刊新闻讲究“可读性”,电视新闻注重“可看性”,同样道理,广播新闻也要有“可听性”。可听性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新闻事实)和新闻形式(报道方法)。新闻价值越高,可听性自然就越强。而同样的新闻事实,可听性的强弱就决定于新闻报道的方法。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一方面写作上精当、形象,娓娓道来;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广播新闻所用声音载体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一件广播新闻能否成为好新闻,除了导向性原则外,可听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好的广播新闻应当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让人产生继续听下去的愿  相似文献   

7.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8.
何志平 《新闻前哨》2004,(10):63-63
科普广播作品和一般科普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可听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普广播作品往往是科学性、知识性有余,可听性不足。努力增加科普广播作品的可听性是科普广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增强科普广播作品可听性的方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媒体使出全身解数、参与“新闻大战”的激烈角逐中,如何发挥广播的优势,搞好经济报道,一直是我们广播工作者努力探寻的问题。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增强广播经济新闻可听性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涛 《记者摇篮》2014,(9):25-26
当前,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经济新闻的数量并不少,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听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真正受听众欢迎的、可听性强、听众离不开、听不够的实用性经济新闻却并不多见,很多经济报道高高在上,听着枯燥、晦涩,一点儿都不亲民。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经济广播频率的采编人员认真思索,不断研究。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的亲民味道和风格,让听众听得懂、用得上呢?一、时效、快捷可以充分体现当今经济新闻传播与报道的亲民风格  相似文献   

11.
些广播新闻作品往往在写作上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枯燥、呆板的套话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的过程,因而唤不起受众兴趣.缺乏细节描写是这些新闻作品可听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一篇新闻作品鲜活起来,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提升广播新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专门提供给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鉴于其对广播电台、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本文在广播新闻评论论述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的可听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表现自我的传媒,用好、用巧、用活声音是挖掘广播潜能,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大课题。 音响是体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创立有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的广播风格的重要标志。在采编节目时,最大限度地使用音响,既可以增强节目的真实性和形象感,又使广播的个性鲜明,是增强广播可听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娄勇 《中国广播》2009,(2):41-42
音响是广播的生命,尤其在广播新闻中,运用音响可以代替大量的文字表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新闻更生动、更富可听性、真实性和感染力。不可否认,在广播新闻中恰到好处的运用音响,的确能使广播新闻更好听,但“过犹不及”,如今,一些广播新闻从业人员盲目依赖音响,片面追求“响”新闻,  相似文献   

15.
有些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后,片面地理解和实行新闻报道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对新闻评论也实行了"一稿多用"。于是,许多广播评论实际上成了文字评论的有声版,导致广播特色不明显。本文认为,广播评论要追求可听性,就必须多用录音评论形态,除了论据要以现场音响为主、论点要由记者进行阐述外,论证也应该体现出动态过程特征,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广播评论的可听性。  相似文献   

16.
李阳 《记者摇篮》2009,(4):58-58
对于广播新闻,准确地使用音响,可以增强可听性和新闻宣传的公信力.音响对于听众,可以起到“提神”的听觉效果。因此,作为从事广播媒介的新闻记者,必须擅长使用音响,而用时就能信手拈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储备音响.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是通过声音符号传播新闻的,长期以来,追求其可听性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目标。众所周知,广播新闻具有传播迅速、通俗易懂等优势,但其线形的传播方式也造成广播新闻一个最大的缺点即稍纵即逝,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有效的传播?让广播新闻不仅可听。而且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音响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强报道的可听性、可信度和感染力,音响效果在广播节目中的大量运用,将给听众以更美的享受。采录新闻音响不但要有熟练的录音技术,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新闻的责任编辑是广播新闻节目的“集成”者。一组广播新闻节目导向是否正确,信息量是不是大,有没有可听性,有没有艺术性,与责任编辑有着直接关系。广播新  相似文献   

20.
任少楼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9,(5):84-85,88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十分强调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牢记“三贴近”不仅是增强新闻可听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弱势”媒体复兴、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