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蒙田作为文艺复兴后期一位思想敏锐的人文主义者,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对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蒙田随笔》中,蒙田阐发了有关儿童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应该给儿童选择合适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强调让儿童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养成阅读习惯,并指出阅读可以拓宽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的品德。蒙田的观点对当今中小学开展儿童阅读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学宝 《师道》2011,(1):47-48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最重要的人文思想家蒙田,凭借他那充满理性、彰显智慧、饱含激情的随笔,跨越了四个多世纪的天空,和我们相遇。蒙田的随笔具有平易流畅、亲切活泼的特点,在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妙趣横生的娓娓阐释中,惠人心灵,怡人性情,促人思考,催人警醒,透露出人文主义思想者特有的道德关怀。收入《蒙田随笔集》的37篇精选佳作,既有对知识权威的中肯批评  相似文献   

3.
<正>何为教育?卢梭说,"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人也不例外。所以,卢梭从自然界撷取智慧,创立了自然教育理论。他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秩序,破坏自然法则,从根本上损害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问题,他认为人的个性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必须得到解放和发展.基于对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视,他批判了抑制人的个性发展的旧式教育体制,并从倡导启发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强化自主学习、改革考核方式等路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毛泽东的个性发展思想对高职院校实施个性教育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童年是多彩的,也是美好的,童年是灿烂的,也是个性的,我园致力于打造"多彩生命"特色品牌",使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多元共生"项目活动是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立足"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个板块,强调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要善于发现儿童的每一个成长点,互相伴生成长,最终达到"和而不同",从而彰显全面、多元、个性的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6.
儿童一出生就受到各种各样的赞扬和责备.在每个成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儿童形象,他们用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裁决.儿童的行为得到赞许,就会重复去做;如果受到责备,就会终止,即选择或保持某些行为倾向,排除或改变另一些行为倾向.成人往往把对儿童的赞许或责备看作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儿童却在这一过程中有所领悟并形成和发展起他独特的个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方法比赞扬和责备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更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受过赞许或责备,则将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总之,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建中 《现代教学》2014,(Z2):30-33
<正>"成长自觉"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它是生命个体获得成长快乐与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生命个体释放潜能与个性发展的最佳境界。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而环境的核心元素在于人际关系。"激发成长自觉"需要一块沃土。在氛围建设中融入"中和位育"思想,这始终是学校的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中西文学与文化交流史上,梁宗岱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个案。除学界一贯关注的象征主义外,西方人文主义是梁宗岱西学渊源中颇为重要的一极。从蒙田、莎士比亚、歌德到罗曼·罗兰,梁宗岱对西方人文主义有一个清晰的接受路径。蒙田、莎士比亚、歌德和罗曼·罗兰等共同构成了这一集体渊源。  相似文献   

9.
蒙田的《随笔集》记录了蒙田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是一部独特的思想自传。蒙田具有鲜明的自我研究和自我书写意识,强调真实和坦诚,对自我隐秘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探索。蒙田看到了个性的差异,自我的内外之分和公私之分,他认为内在的自我和私下的自我在对人的认识方面意义更为重大。《随笔集》上承古代自传,下开现代世俗自传先河,在自传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兴趣与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创造适合的教育,是适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育人为本"的实践体现。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近年来,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扎实基础、快乐学习、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传情达意"环境文化;构建"和而不同"的学校管理文化;探求"本真课堂"教学文化。尊重儿童的天性与个性,促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位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趋势。美国教育专家布鲁姆说 ,考试和教育测验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而科学的教育评价则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为“差生”更名。一、“差生”来源于应试教育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个性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谈到个性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充分剖析吴正宪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吴正宪的儿童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首先,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要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小心翼翼地呵护、满腔热情地接纳学生的心灵。另外,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潜力的,因此教师要相信一切孺子皆可教,儿童人人都能成功、成才,同时也要承认"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可能会犯一些成年人眼中的"错误"。由此,通过对吴老师儿童观的解读可以启发我们:真正读懂学生是真诚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用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后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作家蒙田,提出了一套具有浓烈人文主义特质,与经院式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目的,蒙田主张应该培养一种“全新的绅士”。从蒙田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对象具有决定意义。道德教育在蒙田的教育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卟e sea of troubles"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的主导性意象.人物在跨越这一"沟壑"过程中所表现的行动与迟疑的"哈姆雷特式"的悖论既是人物特定性格的表征,又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忧郁的行动酿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及人文主义斗争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5.
阅读蒙田     
正这个夏天,我忽然无所事事。于是,我完成了一个夙愿,静心地享受《蒙田随笔全集》。阅读时,我尽量放松身体和心灵,很少有工整的姿势,就像蒙田的写作,随意、散漫。"无定性和不规则的话语。"这是蒙田的风格。在我们的写作中,常常固守着一些规矩,其实,这是封锁作家个性的桎梏。"以变取胜,变得唐突,变得无绪",是"蹦蹦跳跳","如水银泻地,飘忽不定"。蒙田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华丽堆砌,用单线条的咏叹陈述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湖水之  相似文献   

16.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他的教育思想一直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关注。而被人们所称道的是他的怀疑主义,一句“我知道什么”直到今天还被人们常常引用。他以一个智者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对人类许多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蒙田的教育思想对于完善现代教育仍具有挖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谭海燕 《文教资料》2007,(32):62-65
科学关注的是事实,是规律,是一般。以此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由于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人的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消失,个性的泯灭,道德的滑坡。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学、"再概念化"学派、"合作教育学"中得到了深刻反映。真正的教学方法应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共同指导下来构建。  相似文献   

18.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并不否认"全面发展"。个性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素质在各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基本标准后,再求得某些方面的专门性、特长性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强化个性教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否认和忽视个性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最好的个性发展。这是创新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维多里诺(1378—1446)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毕业于帕多瓦大学。他认为,学校应兼顾儿童的身心发展,要德智并重;在促进儿童个性、人格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政治、社会责任感。他强烈地反对中世纪的神本主义和禁欲主义,强调人的愿望和需要。1423年,他应聘在环境优美的孟都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与成长,行动与努力都应该加以适当地调节。在极力宣扬个性、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不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教学中,我们都要引导儿童在一定的限度内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