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纳德·巴塞尔姆因其作品的实验性奠定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作家的地位。本文以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丽蓓卡》为分析对象,阐述作者通过将自己卷入作品之中、插入不相干的内容、发表评论和直接同读者对话并揭示写作目的这四种方式不仅强化作品的虚构性,游戏性,而且修正了历史,传达了寓意.从而颠覆了现代主义倡导的“真实性”和“非个性化”的叙事标准,揭示该技巧倍受巴塞尔姆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巴塞尔姆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白雪公主》为例,探讨巴塞尔姆是如何通过采用以互文性为特点的超文本戏仿文本策略创作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小说形式,实现对经典童话的彻底解构。巴塞尔姆在语言和故事情节上大胆试验,运用诸如碎片、拼贴等各种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对源文进行仿拟,最终显示出其文本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玻璃山》围绕“玻璃”意象,借助后现代性作品的诸多“语言游戏”手段,完成了小说“从现实到虚妄”的主题建构。小说采用了反形式的手段来证明陈旧的叙述形式与内容信度缺失,进而证明“语言游戏”思想是呈现后现代作品解构与颠覆之后狂欢化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4.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玻璃山》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揭示出这个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的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5.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内容破碎、中心离散、反体裁、反情节,因而常被以“荒谬”论之,但在荒谬表象下是巴塞尔姆小说反映后现代社会真实现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美国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对"商品"的顶礼膜拜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文学写作在消费社会中 日渐式微的困境,促使很多后现代作家进行了新的文学实验,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便是此类典型作品.作品分别从反凝视的身体叙事、反隐喻的碎片叙事及反标签的"降格"叙事三个层面展现了巴塞尔姆独特的叙述风格,给读者带来了"震惊"的阅读体验,而在如此体验的背后,是作家对于消费社会中文学产业化的焦虑和不安.  相似文献   

7.
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在人物、叙事等方面均戏仿格林同名童话.他采用童话作为小说的框架,通过碎片和拼贴等手法,创作出反映现代人生存现状和现代人心声的作品.童话在巴塞尔姆的喜剧性戏仿下,遭到了嘲笑但也获得了新生.古老的童话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也影响到文学创作。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雪公主》被视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分析小说文本,验证并发现文学评论家们提出的有关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戏仿和拼贴是巴塞尔姆在这部小说中使用最显著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10.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无不反映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他善于运用非线性、碎片和拼贴画等手段在语言上大胆地进行实验。本文就其一部中篇小说和几部短篇小说中的语言拼贴风格对其后现代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读者来信”对作品进行批评、建言或表扬,推动作品的艺术再加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但同时,在倾斜的文学场中,“读者来信”遮蔽了作品内在的丰富性、差异性以及作品、读者与编者之间的矛盾,在泛政治化的场域中,也就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从而走向审美失衡。  相似文献   

12.
《被雨淋湿的河》是鬼子颇具特色的代表作,呈现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特征。文章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点,分析小说文本在"叙事话语"层上的"时序"、"视角"和"声音"的问题,探讨鬼子独特的叙事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本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以及鬼子"把故事还给读者,把叙述留给自己"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对北欧童话的戏仿。不管对于传统价值体系,还是文学形式,《玻璃山》都体现出彻底的解构和颠覆,体现出碎片化、荒诞性、狂欢化和反体裁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巴塞尔姆小说独特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美国作家,其作品文风简约清新,含蓄,意味深长。《大二心河》是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尼克钓鱼以寻回逝去感情的故事,意味深长。不同的译者对这篇的小说进行了翻译,译作各有特色。笔者试图运用翻译美学对吴劳与张祥麟两个版本的译作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到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相似文献   

17.
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是“文”和“美”。“文”在朱熹的学说中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众多的解说,但在朱熹美学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含义,几乎涵盖了朱熹美学中的所有审美现象。“美”在朱熹的著作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与审美现象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和“美”共同组成朱熹伦理美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8.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占相当比重的人物传记可当悲剧文学作品视之,在中国悲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中国古老神话的悲剧精神,吸收了先秦散文的悲剧素材,发展了屈原悲诗的抒情特点。《史记》之后我国大量的悲剧文学作品,无论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还是从悲剧审美艺术上都受到《史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