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发表的罗晋的《真象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一中说:“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的反映,正常人体在‘哈哈镜’面前,由于镜面凹凸变化,会使人体增胖减瘦,扭曲变形,这就是歪曲地表现着人的本质。”对于哈哈镜能否表现  相似文献   

2.
<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发表的罗文晋的<真象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一文中说:"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的反映,正常人体在‘哈哈镜'面前,由于镜面凹凸变化,会使人体增胖减瘦,扭曲变形,这就是歪曲地表现着人的本质."对于哈哈镜能否表现人的本质,笔者也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假象?列宁说:“假象=本质的否定的本质。”(《哲学笔记》第137页)我们怎样来理解列宁对假象所下的这个定义呢?我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假象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事物本质自身的东西;另一方面,假象又是客观事物本质否定自身的东西,它是事物本质自身的对立物。列宁举例说:“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同上书第134页)泡沫不是河水,也不  相似文献   

4.
插入水中的筷子 ,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发生了弯折 ,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如图 1所示 ,处在水中的筷子上的任一点 P射向空气中的光线经水面处发生了折射 ,由于人的视觉习惯 ,认为到达眼睛的光线是从折射光线 图 1的反向延长线上的点 P′射来的 ,点 P′在点 P的上方 .其实 ,这只是观察者从水面上方斜向下观察水中的筷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许多教科书在讲到光的折射内容时 ,都会提到这一现象 .那么 ,是否只有这一种现象呢 ?如果将筷子插入盛有水的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 (因壁薄 ,玻璃的折射可忽略不计 )中 ,通过改变观察者的位置、筷…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并非都是本质,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它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歪曲和颠倒了的表现。采用变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利用变式帮助学生把握概念本质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意变换感性材料出现的形式,即从概念的外延中,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实例使概念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变化,本质属性多次重复出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假象与错觉     
假象与错觉,人们往往把假象理解为虚假,而虚假与错觉似乎又是半斤五两,于是人们常常把假象与错觉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分别属于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范畴。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没有客观根据的,是不真实的。错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而假象不是虚假,它是由事物本质决定并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却并非都是本质的反映.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但它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歪曲和颠倒了的表现.采用变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变式”是心理学的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变换感性材料出现的形式,即从概念的外延中,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事冽,使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不断变化,本质属性多次重复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变式在概念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明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似文献   

9.
假相新析     
关于“假相”这个范畴,几乎所有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都有涉及,但却都未能很好地深入分析。国内发行量最大、使用最普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和真相相反,假相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客观事物的本质,大量地表现为真相,但假相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客观存在、屡见不鲜的。如帝国主义高唱和平的赞歌就是以虚假的现象表现了自己的本质。假相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各种客观的实际条件造成的,因而不能把它同标志主  相似文献   

10.
太阳是一个圆圆的发光火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在西边落下。每当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形状不是圆形,而是一个椭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造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物质斜射到另一种物质中时,在两种物质的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很多,插入水中的筷子就像折了似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人们依照研究目的,使用科学仪器设备有意识去控制变化过程,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去观察、研究、探索事物本质及规律的一种手段。而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表观现象,是人们获得认知的一个重要起点。化学实验往往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来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了假象。从哲学意义上说,假象也是一种现象,不过是一种和本质对立的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假象是本质的一种颠倒的、歪曲的、虚假的表现。通过对假象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定义是“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里的关键是传播方向会改变。要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使学生弄懂是需要下一点功夫的。尽管课文上有“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弯折”,“分币升高了”的实验,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做了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实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假象和错觉是一回事吗? 现象是指事物外部形态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这种表现有两种形式,即真象和假象.真象是直接地正面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它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自然生活中的海市蜃楼就是一例,大气中空气折射景物是真,但眼前玉宇琼楼则是假.另外,人们还以自觉地运用"制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  相似文献   

14.
傅强强 《物理教师》2009,30(8):56-56
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初、高中教材中都是从实验现象人手,我们的第一感知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诸如插在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象弯折了一样,有水的池子比无水时看起来要浅些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当然实验现象是第一感性认识,它能够很形象地说明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当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发生了偏折这一现象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偏折呢?这里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勇于探究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筷子兄弟     
筷子,总是成双成对的。但是,有一天筷子弟弟厌倦了这种生活,决定去寻找自由。主人要筷子时,发现只剩下一根筷子,非常生气,把筷子哥哥扔进了垃圾桶。筷子哥哥不甘心就这样被主人抛弃,准备去找弟弟。哥哥来到草地上。“救命哪,救命哪!”筷子哥哥听到叫声,疑惑地想:这是谁在叫啊?他循着叫声望去,看见一个小水坑里,一大群小蚂蚁在水中挣扎。筷子哥哥急中生智,从高处往水坑里一倒,小蚂蚁一个一个顺着“大桥”往上爬。“谢谢你,我们会报答你的!”小蚂蚁们激动地说,“筷子哥哥你跑到这儿来干吗呀?”筷子哥哥叹了口气:“哎,说来话长了,总之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16.
一、抓入门课激发兴趣 物理课是初中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还可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到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可为今后的勤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付春方 《考试周刊》2009,(35):164-164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应注意到物理是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是折射现象形成的;闪电的形成……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使学生体验到物理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平时我特别喜欢喝蜂蜜水,每次喝蜂蜜水的时候我都会用筷子在玻璃杯里搅拌搅拌,慢慢地,我发现了其中很神奇的现象,经过总结后,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从侧面水平观察水中的筷子,会发现它变粗了,并且错位了。到底还有哪些变化呢?我选了两种形状的容器,注入水,把筷子一半直立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右表:二、分析原因: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光经过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三、现象联想:圆形的金鱼缸养金鱼,从侧面看到的金鱼是放大了的。长方形的金鱼缸养金鱼,从侧面看,金鱼大小不变。筷子“变身”戏法@潘灵珺$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9.
小学五年制第七册《避雨》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青青的麦苗有一筷子高了,正赶上拔节。”句中的“筷”是第一次出现的生字。教学时,教师正音后就提问开了: “谁能讲讲,筷子是什么意思?”教室里,学生面面相觑。虽说天天用筷子,可怎么也讲不出它的定义。教师无奈,只得来个包办代替:“‘筷子’,吃饭的工具呗!”(板书)学生随之哗哗地翻开作业簿,在上面写上了“筷子——吃饭的工具”的词解。至此,“筷子”的教学宣告结束。对此,我想到识字教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次教研活动,有位教师上了《溶解》这一课,在做沙子和食盐的对比溶解实验时,他让学生用筷子代替玻璃棒作搅拌工具,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很少听到“乒乒乓乓”的声响,更没有打破烧杯的现象发生……听完课,我好奇地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用玻璃棒来做搅拌实验,难道学校的仪器室里没有玻璃棒?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学校仪器室里有玻璃棒,但使用起来太麻烦,还容易摔断,而筷子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它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品,用筷子来做搅拌实验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更用不着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强调什么,既方便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