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明录》是中古具有重要语料价值的志怪小说。其中被动句式有四种:"见"字式、"为"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本文针对这四种被动式及其出现频率、被动式内部的成分类别、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管窥南北朝时期汉语被动式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朱子语类》以口语性强、能够反映宋代同时语言为主要特色。《朱子语类》中处置式有:"以"字处置式、"把"字处置式、"将"字处置式、"与"字处置式、"共"字处置式五种。这五种处置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以"字处置式、"把"字处置式、"将"字处置式、"与"字处置式为继承上古、中古而来,"与"字处置式为近代汉语所产生,"共"字处置式为《朱子语类》所特有,具有闽方言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由浙江大学教授方一新独撰,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出版。该书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分为上、下两编,共70余万字。上编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相关问题的论述,凡十一章。内容包括: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作用和意义;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语料及类型;语料的选择与鉴别等。  相似文献   

4.
"从"字起初作为动词产生,后来演变为介词,而"从"字的介词用法,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尝试对介词"从"用法的历史演变做些浅显的探讨,主要对比"从"的上古、中古汉语用法和近代汉语用法。本文参考语料,上古、中古汉语是各时期文献,近代汉语以《红楼梦》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法学界素来关注被动式,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亦不例外。诸多学者以"吃"字被标的用字、来源、句式结构的考察上作为着力点,对"吃"字被动句进行全方位探讨。文章从"吃"、"喫"、"乞"三字的关系、"吃"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吃"字被动句与"被"字句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吃"字被动句再探讨,考察其用字、来源和发展过程中与"被"字句的差异。"遭受"义动词是汉语被动关系词的来源之一,也反映了汉藏语系内部语言被动关系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上古汉语而言,中古汉语副词序位变化较大,出现了一些上古汉语不存在的序位安排,其表现形态更为丰富;这些变化大都又被近代汉语所因袭,只不过序位安排愈加灵活,同时,中古汉语某些副词序位逐渐消失,趋同与现代汉语;制约汉语副词序位演变的因素包括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在具体的副词位置演变中,有时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中古、近代汉语中不存在副词作后置状语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考察中古入声字在近代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的演变情况,为"入派四声"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说明,以及这些字的声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太平广记》中的特殊被动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广记》一书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面貌,本文从中归纳了中古汉语的三种特殊被动句:“为A见V” 式、动词后出现宾语的被动句、被动式与使成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