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1,(20):2
田汉(1898-1968),中国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字仲甫。1898年人杭州求是书院,开始接触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901年因参加反清活动遭清廷追缉。亡命日本,旋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法政。1903年回国后,先后编辑创办《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活动,并兼任安徽公学及安徽公立速成师范学堂教师。1907年~1910年又两度赴日,先后就读于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早稻田大学。1908年曾任浙江陆军小学堂国文和史地教师。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1898—1975)浙汀崇德县人,作家、翻译家、画家,从小爱好读书。少年儿童时期就读了很多启蒙教材和儒家经典.日后创作漫画即多据此题材写意。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在《少年文艺》杂志发表的《猎人》、《捕雀》等四则寓言是读了《伊索寓言》受启迪而创作的。1915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预科读书.已经积累了很多读书经验.当上海一家杂志向学生征文谈读书经验时。他在校应征,写信介绍了自己读书经验十余条发表:  相似文献   

4.
《三叶集》是宗白华、田汉、郭沫若早期的通信集,其中涉及到关于新诗的讨论以及其他,从中可以看到早期白话新诗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探索,并了解不同诗人在早期不同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5.
1932年6月,上海湖风局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集《第三时期》,著者署名适夷,共收《盐场》、《狱守老邦》、《第三时期》、《泥泞杂记》、《诗人祭》、《断片》等六篇。楼适夷曾为一位友人珍藏的《第三时期》题辞说:“湖风书局是在宣侠父烈士的支持中创办的,有力地支援了左联的工作。阳翰笙同志向我要稿,编成此集,内容都是我在东京所作。”这说明了《第三时期》的创作时间和成书原因。然而,读书中《诗人祭》篇末,又有“一九二七年作于北京”字样,细品该篇创作手法和文字风格,也与《盐场》篇迥然有别。查楼适夷第一次去东京是在1929年秋初至1931年春末,并且他在1949年赴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以前,也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四十周年,也是我国现代革命戏剧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含冤瘦死狱中三十周年。仅以此文,纪念这两位古今戏剧大师。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话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关汉卿》是田汉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优秀剧目之一。这部剧作揭示的深刻主题具有强烈的历史认识价值。田汉用话剧艺术形式为我…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前,一位满怀豪情的广州青年翻山越岭,来到了穷困、偏僻的连南县瑶寨当教师。他就是易象筋。 易象筋毕业于韶州师范学校,一到瑶山,就被安排到深山瑶寨的火烧排小学任教。只懂广州话的易象筋,面对一群天真活泼,满口瑶语的读书娃,只能指手划脚地与他们“交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是莫逆之交。 1935年,田汉创作了反对日寇侵略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其中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插曲《铁蹄下的歌女》经聂耳谱写后,不胫而走,先于电影拍成公映就流播传唱。也就是在完成这个剧本的初稿不久,田汉送梅兰芳先生去苏联演出回家时,盯梢的特务一拥而上,田汉不幸被捕。 田汉被捕后,党组织积极进行营救。后来,由田汉夫人林维中出面找到了正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刘展 《中学语文教学》2007,(8):F0004-F0004
田汉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莫基者,而且在诗、词、歌、曲的创作方面,也是文坛上屈指司数的大家。廖沫沙赞其已经达到“敏捷诗千首”的境界。1933年田汉和聂耳携手创作了许多进步歌曲,最为大家传唱的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10.
田汉不仅是著名剧作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兼歌词作家,田汉歌词与他的影剧创作密切联系着,是他的影剧“眼睛”。田汉的歌词充满现实主义精神,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哀怨、痛苦与愤怒,唱出了时代的昂扬战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生动的意象,富于歌唱性和动力性的音调,以及多样化的民族民间形式,构成田汉歌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年在田汉的创作生涯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年的五月二十一日,田汉在他主办的《南国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清算自己和南国艺术运动中小资产阶级的浪漫和感伤倾向,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他的创作和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当时整个进步文化运动合流。”考察田汉早  相似文献   

12.
周予同(1898—1981),现代经学史家。1898年出生于浙江瑞安。192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历任厦门大学教员,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教育杂志》主编,温州十中教员,安徽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安徽大学月刊》主编,暨南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兼南洋研究馆主任、《南洋研究》主编。开明书店编辑兼襄理,复旦大学教授、史地系主任。  相似文献   

13.
田汉在现代歌诗领域的理论与创作话语资源,让现代化语境下诗性与歌性的耦合获得"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丰富况味。他的现代歌诗主要包括入乐传唱的现代诗歌以及话剧、电影、戏曲与歌剧中具有诗歌性质的唱词与诵词,并且以1930年代初诗人宣布向无产阶级"转向"为界,呈现出明确的美学演进,即诗人不同阶段的歌诗语言表现出在自由与韵律、雅与俗以及言志与载道等层面驳杂的"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的美学特质。此外,除却诗人现代歌诗观由"在心言志,发言为诗"向"为光明而舞蹈,为自由而歌唱"的转向外,他的歌诗创作亦属于现代化语境下"烽火中来的声音",其中牵涉着田汉对传统诗歌中因袭承传的歌性问题与现实革命文艺中的听觉问题的审慎思考,而这些都是我们探寻田汉现代歌诗时不应略过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0,(5):157-158
近日,在日本现代诗人协会主办的2010年度H氏大奖评选中,在仙台任教的中国诗人田原以其诗歌集《石的记忆》一举拔得头筹。这是田原以日语发表的第二部诗集。颁奖仪式将于5月23日在东京举行。田原是河南省漯河市人,1990年远渡日本求学,此后在日本国立东北大学任教至今。田原2001年用日语创作的现代诗获日本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他在国内翻译出版有《谷川俊太郎诗选》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田汉的戏剧创作和翻译多有研究,而对其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剧本的创作行为研究则涉猎较少。笔者认为,田汉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卡门》、《母亲》和《复活》等五部戏剧作品,在文学形式、主题思想和形象塑造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作家的创造性叛逆。并从译介学、传播学和翻译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这种创造性叛逆的深层文化根源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这种行为是特殊时代语境下作家自觉的创作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安东 《良师》2004,(20)
田汉(1898-1968),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小时即才思过人,诗词歌赋样样都能来一手,被誉为奇才。他家住在长沙县果园河和麻林河汇合处的“双江口”,风景十分优美,不少文人墨客来这里逗留观光,留下了许多对联和诗词。小田汉十分注意学习和熟记那些文辞优美、寓意丰富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文采。1909年春天,有几位前来双江口的文士被眼前的山川美景陶醉了,于是开怀畅饮,题联作对,尽展各人才华。其中一位写出了上联“二河两岸双江口”,在座的人看了无不称妙,但是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的,连题联的本人也想不出更好的下联,为此弄得众人十分扫兴…  相似文献   

17.
《秋声赋》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优秀作品之一,田汉以亲身经历,以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为创作背景,及其感人的塑造了徐子羽及其一家人携手抗日的舞台形象,激励民众的爱国情怀,表明了自己全身心投入抗战的坚定决心.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演绎感受等方面,分析《秋声赋》中作家徐子羽的形象性格,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娜·安德列耶·阿赫玛托娃(1898—1966)是前苏联俄罗斯杰出的抒情诗人。她的创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一) 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是《黄昏》(1912),1914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的出版使她名声大振,获得出乎意料的轰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9.
田汉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艺界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是深受辛亥革命感召而走上戏剧创作道路的。辛亥革命不久,他曾把京戏《三娘教子》改编为《新教子》,写汉阳之役一个阵亡军人的遗孀教训儿子继承父志为国尽力的故事。一九二○年发表了“处女作”《梵峨璘与蔷薇》,开始尝试话剧创作。田汉一生写了近百部戏剧,总的特点就是数量多、速度快,  相似文献   

20.
异国秋思     
庐隐(1898~1934),是“五四”时期著名女作家,早期与冰心齐名。她的创作风格直爽坦率,哀婉缠绵。此文记述了她和丈夫1930年东渡日本东京后的次秋游,对异国秋景作了细致描写,引发眷恋祖国的思乡之情,忧国忧民,表现了海外赤子一片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