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碾是中古时代较为先进的生产加工工具,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水碾加工的高效和获利的丰厚,它往往成为王公权要佛教寺院等特权集团追逐的对象。过度的水碾经营活动,破坏了经济生产领域水资源的配置局面,影响了农业水利灌溉和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政权在行政干预之外,在制度建设方面也积极探索,加强水权的管理使用,制定相应规则,协调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唐《水部式》的创建在中古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但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收效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脱钩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对新疆经济发展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制约和瓶颈。通过构建模型对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新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水资源利用增速慢于GDP增速;农业用水一直是新疆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次是生态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用水结构有恶化的趋势,节水型农业和工业尚未完全建立。基于此,提出了实现新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杨博文同志的《试论回纥与唐关系的几个问题——和刘戈同志商榷》(载本刊1986年第四期)一文的辩驳。作者认为回纥在“唐朝初年兴起于蒙古草原”,他们曾“帮助唐朝消灭敌对力量突厥,解除了唐朝西北方的边患”。“牟羽可汗要与唐为敌”而“顿莫贺政变……是为了保全回纥本身”,“力争与唐朝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在“突董事件”中张光晟“不分青红皂白,将九百多口人聚而歼之”是“一种残杀”,“应受到谴责”。不同意杨博文同志在这些问题上的相左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唐朝农业和手工业的表现;唐都长安。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1.唐朝农民制造的曲辕犁、创制的筒车是唐朝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唐朝农民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5.
通过巴西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成功案例,介绍了当地农村社区在2011~2013年严重旱灾期间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对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畜牧用水采取水资源管理技术;对土壤湿度和含水层采取诸如蓄水池、地下水坝等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这些经验,总结出旱灾和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生活原则,并制定成可持续性生活生产的指导方针:获取足够的水资源和土地面积;利用雨水以保证家庭和社区的用水安全;种植、养护与管理抗旱植物;倡导对中小型家畜养殖的水和饲料储存;加强农作物品种甄选及其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加工和销售;重视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思想和能力培养.这些原则为指导干旱气候条件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效率偏低.因此.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主要包括:推广简便易行的节水灌溉技术、耕作覆盖保墒、节水灌溉与农业技术有机结合、以及改革灌区用水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甘肃省2001-2010年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等结构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用水减少的因素。工业用水主要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工业总体结构有关。城镇公共用水受建筑业发展的规模和服务业的结构影响。居民生活用水中城镇化是生活用水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人口的增长也影响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邓玉红 《考试周刊》2010,(18):51-52
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民族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的统一.十分重视用公主和亲的手段增进唐王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联系与信任。在唐代的289年间,唐曾与吐谷浑、吐蕃、突厥、奚、契丹、回纥、宁远、南诏等联姻,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作用。唐朝的和亲政策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等特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我最喜欢北宋。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之所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别。苏东坡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他并非完全为了政治而活,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告诉人家荔枝多好吃。我觉得宋朝最可爱的部分,就是它不像唐朝,在唐朝一切东西都要大,而在宋朝可以小。小不见得就没有价值。雄壮是一种美,微小也是一种美,没有人规定雄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9,(1):52-55
唐朝前期,后突厥势力复兴并逐渐强大起来,威胁着唐朝的北部边疆。为了防御突厥南下,时任朔方军总管的张仁愿在黄河以北突厥腹地修筑了三座受降城。三受降城连同周围的其他军城一起构成了防御突厥的第一道防线,遏制了突厥的南进,对唐朝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安徽地区农业经济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劳动人口的增加,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作物等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几个方面,使安徽地区在全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唐代夔州地区偏离京城,远离战祸,地理环境特殊,形势险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高江急峡,人口稀少,农业开发水平较低,森林密布,水草丰茂,植物种类繁茂多样。各类植物高矮相依,其参差错落的互生,绚丽多彩的分布,使唐代夔州地区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的自然植被风貌。  相似文献   

13.
唐朝治理西域近二百年间,羁縻政策是其在西域实施的主要政策,唐朝在西域各地设置过大量的羁縻府州,通过羁縻府州来有效地管理西域各地。本文以羁縻府州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唐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的制定、变化和发展,以求全面展示唐王朝在西域以设置羁縻府州为核心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14.
唐代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事业已很发达,给生活于此的李皋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皋后来在荆南娴熟地修堤造田,架桥凿井,就得益于下游的生活阅历。而李皋在襄阳发明创造车船,是长江中游造船业、水利灌溉事业长期发展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明初崇唐诗风日益高涨,推动了高棵的《唐诗品汇》和《唐诗正声》的出现。他总结并超越了时贤的“世变”观念,形成在时代影响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双重作用下的唐诗“正变”观。以四唐为依托,把唐诗各体还原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以盛唐诗歌为正声作为阐释唐诗“正变”的依据,构建了其自足的唐诗学体系。但是他毕竟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文化环境,其“正变”观在影响有明一代唐诗学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从宏观上来讲,在汉唐建政之前,都存在过短命的王朝,它们很好地解决了游牧民族侵扰的问题,而北宋没有这个福分。驱使北方民族向南扩张的动力,是生存环境的压力和追求财富的欲望。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游牧民族,其求生本能、战斗意志、群体意识和献身精神都远远超越那些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农耕民族。以上因素,是导致北宋未能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大帝国之最主要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均田制度的继续实施和田制与赋役制度的调整,特别是唐朝土地产权制度发生的变革,使土地私有制得到很大发展,为淮北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条件。同时,由于当时淮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加之该区域农田水利的兴修,使农业经济走向繁荣,这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的增加。隋唐时期的淮北因之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黠戛斯见载于西汉文献,活跃于唐代并建立了汗国.虽不见于宋代文献,但却与辽代有来往.10至13世纪的各种文献记载,都可窥见其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