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的设立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提出,安徽省的产业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而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现代物流业,也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将会给皖江示范区域内的现代物流业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首先概述了皖江城市带的情况,然后对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涉及到了产业转移理论以及与区域物流发展之间的效应等诸多理论,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角度下给皖江物流业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提出皖江物流可以通过在基础设施、人才、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需要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流业发展.本文针对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提出农业院校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安徽省物流业与农业联动发展关系,选择安徽省2005—2017年的物流行业与农业相关数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得出安徽省物流业与农业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及两个行业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排名。结果表明:(1)安徽省物流业与农业的发展呈较高关联,相互影响较大;(2)运输方式中,铁路、民航与农业发展关联较高,而公路未达到较高度关联;(3)从第一产业的产业划分来看,牧业和农业对物流业影响较大,而林业与农林牧渔服务业较小。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作为本世纪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以我国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为视角,分析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与现代物流业高效融合的内在需求、内在驱动、内在联盟和内在激励的互动发展机理。研究表明: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的高效融合,不仅使新型城镇综合体建设获得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和保障,而且使现代物流业也随着新型城镇综合体发展而实现创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联动发展,这不仅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道路创新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物流业已被视为继制造业和商业之后的第三利润源,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加以开发。我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加入WTO,提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考察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征度经验,分析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差距,以对中国物流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分析青岛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其发展的物流产业规划缺位、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瓶颈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作用、多种渠道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加速推进青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热点.电子商务时代带来的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也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但由于我国物流起步较晚,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带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机会与制约因素,并就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已成为驱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助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由此提出体育休闲引导的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制研究,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形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其重要的子系统,而且还扮演着"润滑剂"和"加速器"的角色.基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安徽省物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推动安徽物流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形成、提高安徽物流产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措施,从而为安徽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业振兴背景下新疆物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的调整与振兴对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分析,阐述了新疆应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缘优势,抓住产业振兴的机遇,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是安徽省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潜在而巨大的动力,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物流配送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安徽茶叶物流配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本文在提出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目标与构建的基本指导原则基础上,从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技术平台构建、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的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完善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因素,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具有很强的后劲。物流业的发展应当注重构建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淮北市物流业发展要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陆、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时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五大特点,即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产业集聚度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功能不断显现、文化产业集群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和新兴文化产业集群齐头并进。并对安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大动因进行了研究,即蕴藏丰厚的文化资源、逐年加大的公共投入、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提供公共服务与政策指导等领域,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本文从制度因素出发,通过对安徽省城市化的历史回顾,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每一阶段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说明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影响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因素,并就如何破解安徽省城市化发展中政府行为制度因素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安徽省现阶段城市化的进展同第三产业的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要高于同第二产业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与安徽省城市化相关性强的第三产业的行业中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等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这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业不仅对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向纵深推进,合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包括现代物流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目前合肥物流业“散、小、乱、差”的现状,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培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装备作为物流系统的关键要素,关系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及物流产业能否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湖州作为浙江省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具有发展现代物流装备产业的有利条件。文章描述了湖州现代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运用SWOT分析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湖州市打造现代物流装备高新产业园区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州市物流装备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部欠发达省份,城镇化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对安徽省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也证明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以安徽省为例,结合之前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对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节能时代的到来,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发展显得更加环保、节能,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的指标分析出带动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希望能为政府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中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找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而更好的实现安徽经济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从安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利用近几年的城市统计年鉴,通过城市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全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近年来安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籍此提出城市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