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种现象,既对某部分知识的教学,只图学生能够接受,对一道题的解答,只求学生能求出其结果,而对于思维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结构的严谨性,则较少去研究,去探求。其结果就导致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与自身认识的综合体——认知结构,是残缺的、低效的。所以应提倡有序思考,优化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在讲到阅读方法时指出:阅读方法最重要的是比较、归纳。它道出了比较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课文集中在一起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寻同辩异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逻辑武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学中并存着三种逻辑过程,即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思维过程,当这三种逻辑过程协调同步时,教学就会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教者轻松,学者愉快,数学教学就会成为一种艺术享受,否则,就会导致教学失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痛苦和压力。研究发现,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逻辑过程对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客观上并存的三种逻辑过程 对教学中存在的逻辑过程,通常的理解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则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求研究之中.而小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科学启蒙阶段的低年级自然教学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几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去认识客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1.
曹喜军 《教师》2011,(16):119-1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习潜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对某种事情或某种活动相对稳定的内心倾向。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开发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自行探求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运用探索性实验改革传统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勇于探索、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努力优化自然实验课的教学。现结合《电磁铁》(第六册第八课)的教学,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合理简约与分解探索过程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与科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按现代教学观,应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做自己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建构数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规律的探求和发现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关系、性质和方法,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化”,这就是我们所指的“过程表述化”。即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方法是学习入门的向导。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良好学习方法。下面以指导学生学习《碳》这一章的部分内容的教法谈谈我的作法与体会。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已知探求未知,联想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指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元素和单质的概念去正确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时又能加深认识元素与单质的区别和联系。又如,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知识,去学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熟石灰能用作建筑材料。这样使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观察",就是运用眼、鼻、舌、手这些感官去感知事物.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探求知识的过程,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以下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谁也不能代替。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小结。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理解性阅读,它是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与知识,去探求与发现,从而得到答案的一种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19.
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性理论告诉我们,直觉是敏感地直接地臆测真理的认识能力,从感知到有所悟、有所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论过程,它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它启发我们,不要用繁冗的讲析与大剂量的训练去淡化和取代学生的阅读品味。在语文教学中,应借助生活经验与知识培养学生的直觉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认识活动,个体认识以及知识形成均有“发生学”形态。知识发生是以现实活动为起点,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知识发展的特殊形式。作为教学认识规律的知识发生,指引教学遵循知识本身和认识过程的规律,认识课程内容,追溯知识的根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知识内在多维内涵,发展个体的能力和品格。依据知识发生规律,教学基本逻辑包括在学科逻辑和认知逻辑的整合中组织教学序列、在教学情境中探寻课程知识产生根源、在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统一中发展学生素养。教学回应知识发生规律,需要克服预成性教学弊端,建构发生性教学知识观;以课程教材知识“裂缝”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知识要素的联结;建立“共生型”师生关系,促进知识的辩证增长;实施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发生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