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学批评关注的焦点从作转向本和读,后现代主义提出“作之死”,推翻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主体中心论,但是主体的缺失却使学研究和评论陷入语言表征的危机。在新的世纪反思叙事学创作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创作主体的审美反映过程、审美心理定势以及叙事方式等因素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作并没有死,他只是“无言”于人的异化和社会的困境。然而作的退隐、意义的消解导致学艺术的合法化危机,从学研究的本体论和目的论出发,我们应当重建创作主体的地位,并藉此在被解构了的本废墟上建构新的思想,寻求相对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染进入9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从个体经验出发,摹写女性撕心痛楚的生命体验与生存境遇,寻求女性主义语境下的角色定位,追问自身的存在焦虑,表达了对人类存在困境的形而上思考,是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超越意识的典型本。  相似文献   

3.
扬雄是西汉末年名的学家、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学创作体裁多样,其中成就最为显的是辞赋。章试从扬雄各个不同时期的辞赋创作入手,结合他的创作背景和人生哲学,对其学思想中的本儒兼道的特点予以疏说。  相似文献   

4.
本从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特征、过程来论述一个画家的想象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质量和他的艺术走向,并且想象是美术创作思维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重庆儿童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试图从他的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注重的是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6.
一家淡化教学思维的儿童美术馆,重在儿童对绘画自由模式的体验,主创人是一个为儿童创作绘本的专业画家,他一方面在创作困境中反向回到与儿童亲密接触中继续寻找灵感;另一方面他以全新的理念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好感.发现原生态的儿童美术创作中所隐含的性格发现和塑造功能,以及对未来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开往心灵的地铁——论史铁生的精神救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若琴弦》是标志史铁生转折性的一部力作,他的创作视点也由关注个人的困境而转向对整个人类共同困境的探讨。着重从希望、绝望、虚妄入笔,探讨他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从白选勇创作中审悲的对象和审悲形式去试探他的审悲经验,以期能更进一步去深入探索他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沈从是一个对人生怀有极大热情的人,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是一个孤独。他留恋于都市明却倾心于乡村生活,他向往现代化却钟情于原始风土人情,本试从他创作中与时代政治,同代作家既错位又同步的现象来分析,研究其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野草在歌唱》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的处女作。小说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地位和生存困境。本文尝试从"他者"存在和生存困境两个方面分析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悲剧性命运,以揭示创作者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